遇见《深度学习》这本书是一种缘分,它是由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李爱国院长在高中数学邵立武名师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上推荐给我们研的研读材料。
说到《深度学习》,在我最初的认知中无非就是让孩子们深度探究,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实践到生活之类的内容。然而通过阅读,让我认识到“深度学习”是一场教学性改革,旨在推动课堂教学关系的深度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引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全方位的变革。下面我将从“为什么要开展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如何开展深度学习”、“怎样推进深度学习”四个方面简单谈谈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
01、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深度学习?
我们之所以要开展深度学习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既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又符合时代的推进,更是顺应世界的潮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
其实早在2013年,我国“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就已启动,2014年我国总结21世纪以来改革优秀成果,发出时代先声:“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实现机制,2016年提出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面对中国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时候,中国的回答是为了培养具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而努力。在大量研究表明,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取得职业和社会生活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拥有远大的指向和坚强的意志、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学科思维、学习策略和积极的学习心向。
02、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能最终实现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习。
教师培养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两个必要前提:一是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二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坚持学习高难度的内容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动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而要保证这两点就要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极高的参与度,即维果茨基所说的“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具体表现为赞科夫所表述的“高难度进行的教学”“高速度进行的教学”。
学生学什么与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脱不了关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然而在目标的制定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包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时常发生。书中说道:“教学目标不是教师主观制定的,而是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关联结果的表述”换言之教学目标要真正作为引导教学活动、实施持续的教学评价的依据来发挥作用的。
书中列举了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1)联想与结构即经验和知识的相互转化;(2)活动与体验即学生的学习机制;
(3)本质与变式即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4)迁移和应用即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5)价值与评价即“人”的成长的隐形要素。
深度学习让我们深刻认识教学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重新认识教学目标的价值,重新认识教学内容的意义,重新认识教师的价值所在。
03、怎样实现深度学习呢?
约翰·杜威曾说过:“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书中认为要实现深度学习简单概括需要具备“四个环节+两个前提+四个策略”。
【四个环节】
(1)选择单元学习主题:“四个依据”“四种思路”“三个关键步骤”。
(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四个基本特征”“三个关键步骤”。
(3)设计单元学习活动:体现深度学习特征的四个要素;三个步骤;两点特别说明。
(4)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四个步骤”。
【两个前提】
(1)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有灵魂的教学。
(2)教师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差异。
【四个策略】
(1)选择情境素材的链接策略。
(2)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外显策略。
(3)学习过程的深度互动策略。
(4)团队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集体专业学习、基于经验进行研究导向的改进。
04、怎样推进深度学习呢?
要想推进深度学习,首先要有完整的评价体系。我国“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主张采取持续性评价,即依据深度学习目标,确定清晰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提供清晰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学校、教师在制定深度学习评价方案时,需要能反应核心素养的任务和问题来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用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鼓励小组合作及学生间进行有效的分析交流等。深度学习强调对展示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多元主题对标准制定与评价的参与,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及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促进学习改进功能的发挥。
其次要从大处着眼,创新区域教研机制。再者要建立种子团队,智力支持深度学习。
最后采用先行先试,形成区域实践策略。
把握好“深度教学”的三个步骤“教--学--评”和四个重要环节“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就能让“深度学习”有效的实施,缩小地方教育差异,打胜这场由“深度教育”引发的中国教育的革命。
身为一线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