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9日读后感评论143 阅读1877字

前段时间收到了一本书——《刻意学习》,读这本书让自己受益良多。书中讲了成长的必要性,成长需要思维转变,成长仰赖参与和投入,成长要靠系统(学习系统和行动系统),成长要持续行动才有效果。

老师讲的不好就可以不认真听吗?

书中提到的这个问题让我感触很深,因为在步入职场之前,我们一直生活在学校这个相对舒适的学习圈。久而久之,我们开始挑老师,如果老师讲的很精彩,很生动,我们听课效率会很高。反而如果一个老师,讲课只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把知识教给我们,我们接受效果就会很差,甚至会抱怨老师讲的不好。其实这都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在生活中,工作中,如果在自己不懂得领域,可以遇到一个老师耐心讲解,我们就应该虚心求教,自身主动一些,身心投入的去研究问题,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老师讲课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主动吸收的能力。所以我们经常抱怨别人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好学生。

如果要做一个事

就要长期,持续,稳定地做

不论暂时的结果如何

都要投入一定的资源

这是我思维中一个很大的Bug——随意承诺,虎头蛇尾。首先不清楚所做的事是否是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没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很多时候是外在的某个机会或者某个应激性地反应就决定要做什么,自己并没有想明白需要为之付出怎样的资源,这个资源并不只是钱,而是心力、时间、精力,愿意持续付出多久,期待得到怎样的结果,如果结果没有预期中那样,是否还愿意继续付出呢?很多的东西都没考虑清楚,就随意地答应别人,总是很被动地被推着去做某件事,遇到困难或者挑战就选择一个合理的理由放弃。这一定会带来恶性循环,自己也越来越不相信承诺,信用度下降,真正的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如何才能破除这样的恶性循环呢?

1.自己的资源和时间是有限的,想明白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这样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战略重点,要投入足够的资源确保执行到位,其他事情为战略重点让步。

2.要做自己能够把控的事情,不是不能接受不确定性,而是一旦开始就要长期,持续,稳定地做,不因任何外在不可控的因素而中断这件事情。

3.要能接受最糟的结果,也能抱有最美好的期待,知道前期都是沉默期,中间都是瓶颈期,并不可能很新鲜很刺激,但是只有熬过这些阶段,才能体验到真正美好的果实,绝大多数人都在前面就阵亡了。

4.对于外在的奖励保持低敏感度,对于内在的奖励保持高敏感度,目的是形成内驱力,做事情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而持续的过程累积出更多好结果的概率,对好结果保持随遇而安,不强求,知道都是概率的结果,只有不断提升过程的概率,持续改进,结果自然会逼近,只是时间而已。

不要太矫情,暴力破解

简单直接最有效

这让我想起我一直很欣赏的一句话,“再完美的计划不去执行也不如再差的计划往出走一步”,我们时常遇到困难显示思考解决办法,然后害怕自己做错,其实往往应该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不断的从实践中,从无数次失败中,积累经验,优化方案,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

矫情也是一种病,就和前面所说的容易自我感动一样,纠结于一些点,持续地卡住,甚至情绪化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我排解,期待着鸡汤或者厉害的牛人能够一语道破自己的问题,或者像小说一样,遇到武林秘籍,突然间就成了高手,这种幻想和面对现实相比显然更能让人喜欢,而作者面对这样的情境,提出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暴力破解。

暴力破解就是直面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不要绕弯路,不要心慈手软,简单直接地直面问题的本质,成倍加大行动量和行动速度,不要害怕走错路,如果走弯路了就把弯路走直,把错路走对。不要在行动之前就想着各种完美方案。

当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以前的学习生涯有了一个反思,也对接下来的工作生涯有了一个更成熟的认识,在施工单位中,我们初入职场,可能迎接的是一些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努力锻炼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基本功,扎实基础,在我们不能熟练掌握之前,不要有太多的抱怨。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只有勤奋的,持续的去行动,才能熟练我们的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对工作有更深的认识。当我们在工作中,保证安全和质量的的前提就是持续行动,安全班前教育持续每天都要去做,这样既能增加我们对安全的认识,又能提升作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在工程质量上,我们必须持续每天都熟悉设计和规范,按照设计和规范去施工,这样就不会重复出现质量事故。

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都是以持续行动为基础,只有持续行动的过程才能改变自我,在改变的过程中没有技巧和捷径可寻。吕坤曾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在现在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持续行动的去做每一件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