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1日读后感评论71 阅读1576字

在三五年前,现在时兴的短视频软件还没有走红全国,那时候的我们,打发业余时间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看电子书了,无论在哪,只要有碎片时间就能拿出来欣赏一番。还在上大学的我,对文史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那时,舍友们都热衷于《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更有甚者在吃饭、睡前,都在讨论书里的情节,抱着好奇的态度我也加入了“明朝”的大军,再后来我也成为了吃饭、睡觉、看《明朝》的一员。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让我对明朝这个封建帝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用末代皇帝溥仪的话来说:中国历朝历代没有一个像明朝一样,极富民间影响力,能让满清三百年始终响彻着“反清复明”的呼声。明朝,是一个特殊的帝国,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两百多年来,涌现了朱元璋、王阳明、张居正、朱棣、郑和、李时珍、徐霞客、戚继光、徐阶、高拱、申时行、唐寅、李贽等一批左右时代、改变历史的人物。作者用平易近人的网络语言和小说的表达手法,使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历史是无情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回转和改变,但是它却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染上我们的色彩。我一直以为,寻找一个偶像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是一个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已成定局的人。你能做的,只有追随他的意志、精神和品质,让它们不断激励你前行。寻寻觅觅,我似乎在明朝找到了这样一个人,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于谦的一生可谓是传奇跌宕,他从政以来见证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而他是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的功绩无需我再过多介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王公贵族数不胜数,而于谦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寒窗十年金榜题名,以身许国成为国家栋梁;他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为明朝续命二百余年,拯救无数苍生;他位极人臣清廉正直,前去抄家的锦衣卫面对家徒四壁的于府都落下了眼泪。他爱的不是明朝,他爱的是苍生的百姓。他在名利的修罗场里驰骋,不沾一丝污迹;他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没有一丝迟疑。在写完这一段时,我依然感觉到双手在颤抖。

读到于谦坦然赴死那一段事,几乎让我落下眼泪,他以一首《石灰吟》告别了这个世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用自己的态度,去面对他的生活,不曾改变。他没有为后人留下金银财宝,却为华夏子孙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从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到“社稷为重,君为轻”;从刚正清廉到“两袖清风、石灰吟”。

历史证明,并非只有名臣才能流芳千古,佞臣一样可以遗臭万年,比如秦侩、魏忠贤,他们作为反面典型被一次次提起。人们会记得“千古一帝”秦始皇、李世民,他们作为先贤,他们治下的盛世将被我们永远怀念。然而人们未必记得民族英雄于谦,但是我记得,了解明史的人会记得,看过这本书的人会记得,我相信。

书的最后一页写着: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明朝早结束300余年,结束的彻底。真的结束了吗?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着,我们更该用自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告诉自己的偶像们,他们没有在历史的洪流中一闪而过,我们还记得他们。(饶毅)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