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眼前依然跳动的是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除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紧扣外。女主人公大开大合的曲折人生,作者幽默风趣的歇后语以及很接地气的三秦方言,都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和很大的冲击力,常常令人时而笑的前仰后合,时而痛惜的泪流不止,时而拍手称快,时而怒其不争。可能由于自己也是一名秦腔爱好者,所以对于书中的人物,不免有种亲切感,熟悉感,因而更加觉得读起来口齿留香。
《主角》围绕一代秦腔名伶忆秦娥(原名:易招弟)从一个农村放羊娃到十一岁招到县剧团学戏,但中途因她舅胡三元的一次事故而入狱后,她一夜之间就从戏曲学员班的学生一下子成了剧团厨房的烧火丫头,但在四个伯乐的帮助下,业余时间偷偷练功,最终以传统折子戏《杨排风》《白蛇传》《游西湖》等,不仅走上了宁州县剧团的舞台中央,而且唱红了北山地区,唱进了省秦剧团,唱红了大江南北,唱进了中南海,唱进了港澳,唱进了美国百老汇。最终,登上了秦腔皇后的宝座,唱出了秦人的风采,造就了不老的神话。
她在出演的每一折戏中,都是女主角。不管是她扮演的李慧娘,白娘子,还是胡九妹,都是正值、善良、勇敢、智慧且有情有义的化身,加之她炉火纯青的演技,俊美无比的扮相,让观众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爱戴。其实,她何止不是胡九妹、白娘子呢?她登上了秦腔小皇后的宝座,依然不骄不躁,气定神闲,刻苦练功,更不曾忘记在她孤苦无依时帮助过她的胡彩香老师,米兰老师以及教她学艺的秦八娃,苟存忠等老师。她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身上始终保持着那种纯朴善良传统的美好品质和悲悯情怀。当下乡演出时,得知她的单团长和三个孩子因舞台坍塌事故而去世时,她难过的不能自已,硬是带着婚变的伤痛,丢下智障的儿子,去了尼姑庵修行。为自己赎罪,为他们祷告。甚至,心灰意冷的有过皈依佛门的念头。但在那里义演了一场《白蛇传》以及听佛门主持告诉她:“唱戏是度人度己的大功德”后,正是对大功德的向往,她毅然离开了寺庙,又重返舞台,一次次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一次次传递着公理、道义、呼唤起生命伦理,世道人心、恒常价值。她用善良和爱心,无私与奉献,让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义女,都感知到了被温暖与融化的无一匹敌的人性力量!面对大红大紫的她,身边自然少不了仰慕者。但她即使在剧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渐萧条的情况下,为了生活,晚上去茶社唱戏时,曾面对刘四团一晚上出价一百三十万的数字,拒绝接受,只拿了她应得的五万元,余款让老板一概退回。她拒绝过一千万的诱惑,拒绝过无数达官显贵的好意。其实,作为主角,她吃了别人不能吃的苦,也享了别人企及不到的顶尖荣誉,但同时也受到了无尽的毁谤和精神打击。但她最后哪怕是“秦娥成忆舞台寂,”依然是“方寸行止,正大天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管是在舞台上的主角,还是生活中的主角,都意味着要站在舞台中央,要压台、撑场子。要学会隐忍、受难、牺牲、奉献。要承受得起光鲜亮丽,也能经得住风霜雨雪。但同时,围绕主角的那些人,比如宋光祖师傅,朱继儒团长,秦八娃,苟存忠老师,封子导演,薛桂生团长,米兰老师等等,他们都是正义的化身,秦娥温暖的源泉,人性的光辉在他们身上闪耀,善念的种子遍地开花。因为他们知道,唱戏是娱人,更是布道、是修行,是对戏曲长河中的一种血脉延续而尽力。他们同样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相反,楚嘉禾之流,不思进取,投机钻营,污蔑别人,到处生事,实实在在让人愤怒与不屑。她,即使再美艳绝伦,都是让人看不起的,终将,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的。
忆往昔,我也曾狂热过秦腔,那十年,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唱戏上。为唱戏,我也曾顶风冒雪去学艺;为唱戏,我也几度泪洒青罗衣;为唱戏,我的肠胃病复发了一次又一次;为唱戏我夜晚飘长袖几成狂痴。也可能是对于戏曲的那种痴迷和要对观众负责的自我要求,才使我每次登台演出前,都要把戏在脑子里过几十遍。因为在剧中,我大多是扮演的女主角,所以不管是在阳光大舞台,还是在报告厅,市电视台,最后到陕西省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的演出,我都是充满激情的去演绎剧中人物。近几年,由于年龄及其他原因,业余时间几乎不去唱戏了,以至于有一次一个朋友见了我竟然说“你终于改邪归正了”,搞得我哭笑不得。看了《主角》后,让我似乎找到了一点当年自己的影子,让我对于秦腔又有了新的认识,它看似粗粝、倔强、甚至有些许的暴唳。可这种来自民间的气血喷张的汩汩流动声,却是任何庙堂文化都不能替代的最深沉的生命呐喊。(焦碧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