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三毛,是因为她与荷西的爱情故事。只知道身边好友在热火朝天地表达自己对三毛的看法,如何难过,如何悲伤,而我则十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能让这位作者如此令人难忘。
在传统思维里,女性作家大多带有很多感性想法,像“岸啊,我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明天我们又在另一个纬度相遇”如此缠绵。《撒哈拉的故事》皆为记事,刚看第一章时,还有些许疑惑,只凭这些叙事怎么能打动那么多人。再深读几篇就会发现,她的文字是真实的,真实地让人不由自主代入,真实地让人反思。她用最真实的笔触写下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内心,描写出那个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是一个单纯的人,她不能忍受虚假,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她的故事是真实的。她把每天的日出日落都当作浪漫,踏踏实实地与爱人在爱的撒哈拉沙漠安稳地生活。也许撒哈拉沙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聊的。无尽的风沙,乏味的生活,欠缺的设施,都是生活中的单调。而三毛又是自由的,她向往自由,向往自己心中的撒哈拉。她勇于追求自我,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奔向远方。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她的生活也不够完美,但是我们都知道,她没有逃避,她选择了勇敢面对人生。在母亲的眼里,她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平凡的人罢了,而在读者眼中,她是自由的,是温柔悲情又坚韧的女性形象。
在三毛的个人性格中,我最欣赏她对生活的态度。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在撒哈拉沙漠安心经营一间属于自己的家。她属于自由,像精灵一样拥有自己的独特世界,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做着自己的梦。
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是浪漫的,也是悲情的。在外人看来,她与他的婚姻是迅速的,而只有三毛知道,荷西对她的爱意。因为三毛向往撒哈拉沙漠,荷西便找好了撒哈拉沙漠的工作,为三毛找了她心目中的小房子,与她一起,看遍撒哈拉的景色,走遍每一处地方,共同营造两人份的仪式感。刚开始,三毛并没有对比她小几岁的荷西有任何想法。而荷西依旧来看她,对她说:“等我结婚好吗?”三毛拒绝后,他也没有表现太多,见面尊于礼貌,等到三毛重返西班牙,荷西与她在一个朋友家相遇。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公证结婚。
荷西是懂三毛的,他懂她的追求,她的小世界。没有钱买昂贵的钻戒,他便用心准备了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在外人看来,这个礼物是荒唐的,是不明所以的。而在三毛看来,荷西在烈日当空的沙漠中为她找来骆驼头骨,满足了她美丽的追求。而她,亦在荷西离家工作时,开着车,带着物品,与他一起。三毛说:“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所以她能在家对面的垃圾场捡到自己眼中的“宝贝”,将自己的家装饰成浪漫本身。
对于两人来说,他们就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在撒哈拉沙漠中,共同生活多年,一起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过着安安稳稳地生活。当荷西走后,三毛才会没有了生机,她生命中美好的一部分,已经和荷西一起,只能留作回忆。而三毛的一生,有别人好几世的精彩。生命只有一次,她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不枉此生。“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红,这时鼓声响了起来,它的声音响得很沉郁,很单调,传的很远。”也许天空都为这场婚礼感到难过。《撒哈拉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其中的娃娃新娘。
姑卡只是一个十岁的快乐小女孩,便要嫁人,而告诉姑卡这件事后,姑卡也很快接受了。大概这已成一个事实,无法改变。在婚礼那天,姑卡坐在房间,阿布弟与一群朋友抓住姑卡的胳膊往外拖,大家都在笑,姑卡在低着头挣扎,仿佛这是一场闹剧。之后,姑卡坐在房间之中,阿布弟走进去,随后,听见姑卡的一声惨叫,一声如哭泣似的叫声。阿布弟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块染着血迹的白布,而他的朋友开始哄笑,声音里无法形容的暧昧。
这大概是他们沙哈拉威的风俗,我们无法用我们的看法去评论,去纠正,只能作为一个局外人去看待。当然,这是粗陋的,不正确的。十岁尚是一个小孩子,应该无忧无虑地长大,而不是像交换货物一样,以丰富的聘礼嫁出,在结婚初夜被他人以炫耀目的夺走贞操。即使是一位警官的女儿,也依然无法避免地遵守风俗,成为沙哈拉威的一个女人。我们因此也很庆幸,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国度,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有时,我们是不自由的,但时常,我们是自由的。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三毛向往撒哈拉沙漠,荷西抱怨自从他服完兵役后就很少时间与三毛在一起。之后,荷西提前找了工作去到了撒哈拉。“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也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么?”随后,三毛去了撒哈拉沙漠,准备与荷西结婚。准备手续的过程是漫长的,荷西努力赚钱,为结婚做准备,为三毛准备礼物,与三毛一起进行结婚前的仪式。
认证的那一天,秘书先生的手在抖,明明都知道了流程,到那一刻却还是会出错。结婚记就这样结束,简单却深刻。荷西实在太重要,对三毛来说,他满足了她的美好,他给了她一个家,与她一起在撒哈拉旅行,享受美好。所以最后荷西离开时,三毛才会那么难过。曾经的美好都变成了过去,再也无人与她一起到处旅行,看沙漠的落日与天空,再也无人送她充满心意的骆驼头骨。
撒哈拉沙漠远离城市,远离灯红酒绿,在黄沙漫天中安然存在。三毛带我们见证了她笔下撒哈拉沙漠的风景与风土人情。起初只是被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所感动,可到了后来,更深陷当地的风俗。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影响什么,身处绝望,仍要抬头仰望星光。做一个善良的人,哪怕身处绝境,相遇截然不同的朋友。长路漫漫,也要为梦想奔赴远方。飞蛾扑火,也是心之所向。(张莉鸽)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