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给我的感受并没有大喜大悲,而是淡淡的一种悲伤带有点回味,过往的开心事让人也是很平静的欣然接受。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够用一生去践行这句话。“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大概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整本书分为了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人思念我们仨》。第二部看得我有点“恍神”,因为有点不太明白作者的这种写法,但是我并没有上网去查询书评或者解读。因为第一次读我还是想以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主,不想有过多的解读让自己变得像侦探一样去“揣摩”作者的用意。但是我能隐约感受到杨绛先生写的第二部内容,或许她是想用这种暗喻的手法表达自己永远失去了两个至亲至爱的人的感受。并没有描写的多么“波澜壮阔”,隐约的梦、山、驿站、船、客栈等等,或许都是比喻他们曾经历经了多次分散又多次重逢的日子,一辈子在哪里散落哪里就是家,把这种失去的痛苦,死亡比作梦境,若隐若现,隐含在内心深处其实是莫大的痛苦。第二部,他们俩走了,剩下“我”一人思念我们仨,接着就是本书最长的一部分。
第三部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大致已把第三部的内容整体概括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苦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确实如此,我特别羡慕或者说也特别憧憬渴望以后我的另一半和我的关系就如同她和锺书的关系,两人齐手共进,互为彼此,相敬如宾,一起成长。在他们刚结婚那会,两人共同到国外求学,在生活上琐碎小事并没有影响夫妻两人的感情,而是互相包容谅解,你解决力所能及之事,我互补你不擅长之事。钱钟书在杨绛面前偶尔像个“孩子”,特别是杨绛先生在生育圆圆时,家里有什么坏了,锺书总忧心忡忡的和杨绛说,而杨绛允诺回去就能做好,回去就真的全部修补好了。而杨绛有什么困难锺书也能一件件事情帮她,在生活中很细心照顾杨绛。他们仨人的默契让我感到淡淡的幸福感,比如锺书和圆圆“邋遢”,而杨绛就只管帮忙收拾。并没有抱怨,而是带有淡淡的幸福,或许这就是包容的爱,彼此谅解。锺书和女儿钱媛像“哥们儿”,但是爸爸是她的“弟弟”,钱媛照顾着爸爸,而钱媛像妈妈的姐姐,陪伴和照顾她,管她,像妈妈。临终前的钱媛还叮嘱妈妈要准时吃饭,好好休息,卧床难起无法进食时还不忘给妈妈写下如何简易饭食,写下简单的食谱。这一点一滴的全都是体现了女儿的不舍和对父母的担忧。
这一部让我从他们仨生活的细节看到了作为人的善良,爱与包容。就像杨绛说的他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都是在做自己的分内之事,无论在忙碌的还是艰苦的岁月里,他们都不曾停止过看书学习的脚步。钱钟书总在“夹缝里”寻找读书的时间,感受读书的快乐。他们历经了抗日、文革、大跃进、被下放...颠沛流离的一生,仨人始终在一起。即使中途分分离离,心中始终有所牵挂。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是个麻烦鬼。给爸爸妈妈制造了太多的麻烦,不听话、叛逆、调皮、暴躁等等,我从来都不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吧。现在长大了,常常无法理解父母,而他们也无法理解我的立场,矛盾时而有。看到书中的他们仨也让我反思,是啊,父母老了,经不起折腾。有时候我真的该多为他们的立场想,关心他们。我知道爸妈从来都不会过多的表达,但是心中也是满满的牵挂和爱。但是爸妈,你们又何尝知道女儿是相同的想法呢。从大学开始,生病了从不往家里报。记得去年暑假时喉咙发脓高烧几天不退,一个人去发热门诊做核酸抽血检查,心中尽是数不清的委屈和难过,心理上的折磨大于身体上的痛苦。但是接下来几天反复高烧进食困难都撑了下来。在自己小小的出租屋养好后才回到海珠区的家,因为不想父母担心。但你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生病了现在也不怎么和女儿说。这难道就是一家人的“默契”吗?
说回书中,有很多细节我记得不清楚,因为我看的很快,四天时间,就在出外往返的公车上读完。但是看书时带给我的感受和启发,我想我这辈子都难以忘记。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相处之道,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时的出外“探险”,还是简单的做菜闲谈,生活中的细节琐碎之事并没有消磨彼此的爱。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对方,也实际表现了出来。而圆圆的诞生让他们仨之间多了更多的趣事,彼此常常分享今日一路“探寻到的石子”,在仨人简单的生活中增添甜味儿。
但是,人生终归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途,1997年早春,钱媛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书中的最后一段话中:“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仨人从此失散,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这句话是杨绛先生写在锺书成名后的一句话。人的生活本质就是痛苦,活着多不容易。所以他弥足珍贵,他也值得来走这么一遭。昨天看到微博热搜“赵英俊去世”,他的遗书里写道:“我太爱这个世界了,太爱这个时代了,也太爱我说过的生活了,太爱音乐和电影了,我还没娶我爱我的人为妻,还没有生一个孩子,还没带爸妈去海边冲浪,还没去鸟巢开演唱会,还没当电影导演,还没看到祖国统一,还没看到海贼王的结局”....但是他也很“乐观地”说,一切会变好,道声再见,这个世界和我爱的人。
我现在不会再怎么说“等我老了..我会怎么怎么样”,我并不是诅咒自己活不到那时候,而是又有谁知道自己活到什么时候呢?我也并不是悲观的看待自己的人生命运,而是我不想过多的想未来,以后怎么怎么样。我只想把现在,当下,这一秒的自己过好。想想他们仨,无论是在什么的困境下,不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而是努力地生活着,一起过好仨人的小世界。我想,珍惜我爱的和爱我的人,用尽全力过好每分每秒足矣。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