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其晚年作品《论人的成长》毫无疑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是揭示如何化解现代人的孤独,实现自我成长。
也许是因为自己业余时间一直坚持心理学学习的缘故,对一些专业术语略知一二,所以初读此书,并没有感到阅读心理学专著时的艰涩,相反的,有些小兴奋,越读越有一种通透感。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深入阅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理解接受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现在,只能就阅读的一点琐碎感悟做一些分享。
本书写作框架比较清晰,综合来看主要讲述“罗杰斯经历了什么样的个人成长历程,才踏上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道路?”“什么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个人中心取向和来访者中心疗法有什么区别?”“我们如何在各个领域运用个人中心取向?”“实现个人中心取向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等几个大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每个人的内心都蕴含着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改变自我的丰富资源与巨大潜力,只要营造出知识性的心理氛围,就可以充分调动这些资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治疗心理疾病,还能实现人的全面成长。”
文中有很多金句,每每读到,内心都被激起许多激动、幸福的涟漪。“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完成这个过程。“做自己,成为自己”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作者列举的埃伦.万斯特的例子,造成埃伦.万斯特人生悲剧的原因,很显然是她的生命过程被限制、被束缚、甚至被决定,万斯特除了忍受、顺从、讨好、屈服,并没有找到一条让自己真正成长,并成为自己的路。现实生活中,又怎会缺乏这样的事例?有多少孩子明明喜欢绘画,但被压制着选择了舞蹈?有多少人明明渴望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却被推搡、被决定踏上另一条路。阅读这本书之后,我们才会知道应该相信自己的感受去努力,而不是委身别人的感受与经验去过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当然,就像埃伦.万斯特一样,正因为不能做自己并成为自己,所以相应而来的孤独感便如影随形。就像现在社会中的我们,表面上每天的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往往难以掩藏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与这种孤独感相伴的是抑郁症、神经症,自杀倾向等各种心理疾病的增加,在心理学家看来,现代人的孤独,其实就是缺乏真正的沟通。而本书作者罗杰斯指出,真正的沟通,并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回应,而必须伴随着深度的倾听和心对心的沟通。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即使只是认真倾听,别的什么都不做,也可以给来访者带来变化,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和心理问题,甚至实现内在的成长。就像作者在第一章“关于沟通的经验”中所阐述的,其实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倾听,尤其是没有附带任何评价,没有尝试分散你的责任,没有像改造你的纯粹的真正的倾听,带有体贴、同情和关怀的倾听。当然,我们渴望得到的,也要有勇气给予,给予别人真正的纯粹的倾听。因为“当我倾听别人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内在成长了;当我被人倾听的时候,我又非常确信自己成长了、放松了、也更强壮了。”
学会真正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真正成功的有效的沟通基础是“真实、真诚,或者一致。”这一点也是实现个人中心取向的要素之一,治疗师的真诚和透明会让来访者发生积极的变化。同样的,我们的真实、真诚也一定会让他人(尤其是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实现个人中心取向的另外两个要素是“接纳、关心或者重视,也就是我们所说无条件积极关注。”还有“移情性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接纳的态度,就是对待来访者表现出的状态,不简单评价来访者的个人品质、情感和行为,引导治疗者接纳、面对真实的自我。共情是指要抛开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毫无偏见地进入他人的世界,不作任何评价。如果能够建立共情联系,就能有效的消除来访者的疏离感,让其感觉到被重视和关心。
书中,作者还提到了教育领域的问题。他指出,在人的成长和完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却是不完整的,过度注重隐性知识灌输,而把这种方式称为“脖子以上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把学习者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的教育,它不仅包含理性学习也包含直觉和情感的学习,对此尤其是提出了个人中心学习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并不是统治课堂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促进者,他不是用权威支配学生,而是用自己的真诚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会被忽视,而是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老师通过营造一种充满关爱和理解性倾听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让他实现自发学习和自律……不难看出这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正是罗杰斯将个人中心取向的三大要素运用到教育领域而带来的。这一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接纳当事人,把她的感受、态度和信念作为她真实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实接纳下来,才是在协助她变成一位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她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她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诸如此类都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卡尔.罗杰斯所教会我们的,先做一个真实的、充分接纳自己的海岛,然后敞开心扉,创造安全的氛围,真实、真诚的使他人可以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私密的知觉世界,从而搭起心与心相连的桥梁。
就像“推荐序”中所说:“卡尔.罗杰斯是个坚强的战士,他参与了许多战斗……”是的,罗杰斯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社会(教育)现实。就像那场没有任何人打瞌睡的演讲,七十岁的卡尔.罗杰斯用一系列挑战晃醒了他们。倾听、共情、孤独、接纳、个人中心取向、来访者中心疗法……这些高深又落地的理论,给予我们最温暖的照料,陪伴我们探寻人生中孤独的本质,开启“真正的成长——成为自己”的美好旅程。
掩卷沉思,感谢遇见《论人的成长》,也感谢坚持读书的自己。(张英)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