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4日读后感评论59 阅读2407字

初次接触《课堂高效八讲》是缘于吴校长给我们的推荐,他是一位睿智的校长,给我们教学干部每人一本书,一个星期的时间,然后让我们从书中谈谈自己的收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整本书围绕着这八个字,结合陶行知、孔子、袁隆平等教育家或者是水稻专家的理论和实例验证这句话的效果以及告诉我们如何实施。我脑海中简单的有了框架,但是,真正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中和我们的集体备课中需要一段时间的尝试与磨合。这种尝试和磨合在有的老师或者说有的学科当中花费的时间过于长。比如年龄大的,但是特别认真的,认为我不讲就对学生不负责任的。

书中部分东西我们可以借鉴吸收,部分看法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毕竟地域不同,生源不一样,环境也有差别。谈几个比较认同的点。

一、要走出教材,必先真正走进教材。

不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材在学科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学生的基础和需要,这样的教就是以教材为例子进行的有意义的教,因此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扎实,能力就能提升,这样,学生表面上走进教材,实际上走出了教材。这就如同学习写字一样,必须先入格,只有入格到位了,才能很好地出格。如果没有很好地入格,或者根本就没有入格,形成了随意的风格,出格时自然就没有了基本的要求与标准,字不规范、字不上行就是必然的了。英语课上我们完全可以用教材去拓展阅读、听力、作文。学到教材的精髓后,把每周的英语课拓展为阅读课、听力课、写作课,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探讨。

二、课堂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有效引导学生学的。

记得去年我要出示一节名师开放课,全市所有的英语老师都要来听,而且和我一起讲课的是两位胶州市英语届的大拿。从知道这个事我就开始慌,怕丢人,怕让老师笑话,怕看到那么多老师紧张。然后我就去找刘乃志校长谈。当时他说了几句花我特别受触动,他说:讲课的时候你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而不是去顾虑听课的老师。你的课是讲给学生的,真实做自己,课堂上做到眼中有学生就好!然后我就从学生出发,预设了各种情况。那天的课讲的我特别带劲,效果非常好。

所以,真正的好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演出来给别人看的。

三、关于作业。

记得在微信圈里看到过一个妈妈,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到12点,其实抱怨的成分很大。但末尾总会写上句“加油,不是作业多,而是自己儿子磨蹭”。班里有些孩子的眼睛在上课的时候会有红血丝,困的,晚上作业到十点基本正常。我们班的小A同学,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但是每晚都写作业都到11点。他妈心疼他,其实我也心疼他。别人写作业是在思考,有攻克难题的喜悦感。而他,一点不会啊,作业全凭借从书上抄点,自己胡诌咧扯的写满。这就算完成作业了,有交代了。真可怜!高效课堂提出想让学生课后轻松,就必须让学生课上紧张。学生课上该吃的苦必须让学生吃,学生课后不该吃的苦绝不让学生吃。这句话很对,堂堂清,节节清,题题清。这其实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对老师提出了要求。有时候一节课讲的实在太多太满新授知识,思想上一大意“算了!习题留在课下吧!”然后课堂上没有实践,让老师讲的所谓真知就无处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四、自己探索永远比张嘴接受更有效。

记得初中时候我有个同桌大帅,我们关系还不错。遇到不会的字或者英语单词,我总是随口就问他,有的字问完了接着忘,然后再问。他后来特别认真的告诉我:王雪梅同学,你自己查字典比我直接告诉你记得要牢固。开始我以为是他嫌我烦不愿意告诉我,就索性不问他,后来发现果真如此。通过自己查看探索得到的知识确实比别人灌输到你脑子里的要好。我的同桌发展特别好。这个小故事就告诉我们要自我探索,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发现并解决的,不是靠自己的实践做出来的,不可能长久。因为那些知识是老师教出来的,是自己听出来的。

所以,理化生的小实验是不能因为耗费时间就不去做的,英语的对话练习,小组展示是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者必须经历的。作为一名好的老师,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昧的习题讲解和灌输是不可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持久的记忆力的。

五、师资培训的方式,松弛有度。

发现苗子,找重点培训对象,“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种分级别培养,和有组织的进行各种比赛,在拉练、比武中展示才能,发现不足。这种以赛促课,逼迫成长,破茧成蝶的过程是快速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不得不说,教师最初的成长很多是在逼迫中,在硬着头皮中成长起来的,一遍遍的赛课,一次次的打磨,很多老师快速成长,有一些老师即使成长的不那么迅速,起码也不会退步。

在这里我想起我宿舍里的一个姑娘。毕业后分配在潍坊的一个小村庄,她所教的班17个孩子。整个学校老龄化严重,没有听课的机会,没有教研,没有赛课,她特别痛苦和迷茫。在我们痛苦的谈到我们听课评课各种让人抓狂的教研活动时,她满眼的羡慕。她说,再这样下去,基本就是个废人了。然后,她不甘于现状,心想一定要改变自己,自己考取了研究生,不断提升自我!

六、其他可借鉴之处。

首先,作业分层。可分两层,真正体现出层次,真正的拔高。

其次,每节课有10分钟做题时间,做题的过程中来看哪些同学错误率高,批改,最后几分钟来讲解。这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深化、运用、迁移。一节课中确实应该有讲解,有自己思考时间,有交流探讨,有练习。但是时间的分配我们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不能片面的为了不讲而不讲。

第三、课后整理错题,笔记,内化。学生整理错题和知识点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第五节课的纠错课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第四、制度严明,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均有法可依。所有的这些都要依托于可行的管理,无规律不成方圆,必须有一套严格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师生,可量化才可操作。制度和规矩应该公示,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文件,落实自然轻松了一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中不断实践,不断摸索,用更好的方式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王雪梅)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