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成长》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4日读后感评论187 阅读2477字

在当下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谈到关于学生和教师成长的话题。那么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成长呢?阅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的著作《论人的成长》给了我新的认识和理解。

罗杰斯在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他的“个人中心取向”理论。这是一本外国的心理学著作,它的语言表达形式跟我们的汉语言习惯有着一定的差异,一开始我是存在惧怕心理的,可一旦静下来细细品读,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艰涩难懂。就像本次领读人毕寒老师说的那样:“读这本书,像是罗杰斯就在你的对面和你话家常的感觉。他把高深的理论融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具体的案例讲解中,他就想一位坐在你身边的老者,怀揣着一生积淀下来的朴素智慧,这些智慧适用于所有人。”

这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作者的个人成长体验以及思想观念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主要突出作者的专业性观点和社会活动历程,主要讲述了个人中心的理论。第三部分谈到了心理学和教育的问题,第四部分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关注人本身以及人性的本质。阅读此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前两个部分,作者论述了促进个人成长的因素。根据阅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关于沟通。书中作者说:“带有同理心的倾听、一致或者真诚、接受和重视他人——出现在人际关系中,会带来更好的沟通和有建设性的个性改变。”我们都知道倾听的重要性,罗杰斯一再强调他指的倾听是深度倾听,即真正的倾听。他说当我们真正的倾听某人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可以让我们与被倾听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这让我想到日本作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对于倾听的重要性的阐述,于永正老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学生心声,做老师要怀有一颗童心的教育思想。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学生,那我们就无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就取得不了学生的信任。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又怎能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老师的课呢?当我们真正倾听学生,与学生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后,学生就会朝向我们所希望他成为的样子,从而发展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

书中说:“当我倾听别人或被别人倾听时,我就能够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并继续下去。你会惊奇的发现,很多不可能解决的事情得到了解决,很多看起来不能解释的困惑变得非常清晰。”这让我想到了下面这件事。

一天早读,班里的小阿正来迟到了,他在门卫室哭闹着不进来,后来被值班老师强行硬拖进来,我看到了就蹲下来劝他进教室,他还是号啕大哭死活不愿意。当时我正在上早读课,心急如焚不知怎么办才好。幸好,实习生刘老师过来,于是我进教室上课,阿正交给了刘老师。过了一会儿,我正在讲课,阿正出现在门口,他已经不哭了,脸上还有了一丝笑意。我很好奇,想知道刘老师用什么方法哄好他的。她告诉我说,她把阿正拉进办公室,帮他擦擦鼻涕,洗洗脸,又问他吃早饭了没有?他说吃了但没吃饱。然后,她把自己买的茶鸡蛋剥给他吃,看他情绪好的差不多了,和他商量进教室上课好不好,于是就去教室了。

你看,这就是倾听的力量。如果我们一味运用强制手段,也能暂时把问题解决,可是孩子心理是不情愿的,也许他一整天学习都不会在状态上。我们不能光赢了孩子,还得赢得孩子,赢得孩子的心,让他自愿加入到学习中来。

2、关于共情。作者说“共情”是一种与他人共处的特殊方式。越能敏感的理解他人,他人就越可能发生建设性的学习和改变。共情可以消除疏离感,让双方建立亲密而健康的沟通关系;共情使对方认为自己得到重视与关心,被接纳;共情是接纳的与客观的同情。那么如何让共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呢?我们经常说做老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但同时我们还要有同理心,能与学生达到共情,真正理解学生。书中说“当老师表现出自己理解学生学校生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因此,共情在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听课时,我们试着去了解他的家庭,他昨天晚上有没有睡好,也许我们就少了一些吼叫、批评;当我们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书写马虎时,我们试着去听听孩子的解释,理解他不写作业可能是不会做又没人辅导,或许家里太吵无法安静学习,这样也许就能转变一个孩子,保护他的自尊和自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理解学生,做一个通情达理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美好。

3、关于做自己。文中通过论述和案例讲解出现很多如“自我”“做回自己”“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之类的字眼。这部著作是罗杰斯大师75岁高龄时写的,可以说他是在用自己的一生经历来告诉我们发现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才能促进人的成长。就如罗杰斯说的:“我们的生命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成为自己应该是人生之至高境界。要做到成为自己真的太难了。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活出自己呢?婴儿时期,我们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成长,上学了父母替我们做决定,父母给我们规划好人生发展道路,好像我们一直都是为父母而活。工作了,在单位里又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好像我们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活过,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现代人的严重孤独感”吧。

为了寻找迷失的自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自己是渺小的、无知的,在遭遇职业挫折后,我开始醒悟,我要改变自己。

改变从阅读开始!2019年8月我加入叙事者,开始走上阅读写作之路。在追随叙事者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教育的美好,开始了不一样的教育。2020年1月,我加入新网师,开启了个人专业成长学习。在新网师文化精神的熏陶感染下,我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的学习。除了加入以上的学习共同体,我还加入了“燎原”教师成长团队,与一群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老师们抱团成长,相互取暖。如此,在繁忙的间隙里阅读,在寂静的夜晚里涂抹,在团队的引领中收获,于行走中我一点一点地找寻着自己,发现着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阅读,人生最美的姿态。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教诲我们:成长,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需求,成为自己,超越自己!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