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24日读后感评论48 阅读2474字

我们开展的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素质教育要创造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的境;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是互能有无的关系,而不是“警察与小偷”式的紧张对立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培养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精神,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首先认识什么是课程意识。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因为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那么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呢。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的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科学技术对人才素质的影响很大。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要求我们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这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知识、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不断的分化,一方面在不断综合,因此,注重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就远比具体学科详尽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要有现代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外语、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知识,要有现代的国际观念,比如共同发展的观念,民主与和平的观念,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观念等。

基础教育重视“双基”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知识堆积如山、信息铺天盖地、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选择性的学习恐怕才是最要紧的。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最个性化的知识——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竞争需要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散点式教学的目的也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空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用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学完全人类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也就是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兴趣结构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创造创造性的转化的知识。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听取学生的“说”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解答学生问题的绝对权威。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不断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凡是问题都要求有标准答案。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怎么看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爱的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厌恶学生,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学生的心不在学习上,那等于毁了学生的前途。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

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批评他们是为他们好。批评过后我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安抚,要为他们消除感情隔膜,要向学生说明我们批评他们的目的,为什么要批评他们,批评他们是为他们好。但是批评过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学生解释,也不要一边解释一边否定以前的批评,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还会有损于教师自己威信的建立,影响今后的教育效果。

我们教师既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父亲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同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具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