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于永正先生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感慨颇深。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老师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各种各样的教育实例与教育小故事,引人入胜,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也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
(一)做“甘草”一样的老师
于老师书中提到甘草的特性是温和,是包容,是调和。通过读也切实感受到于老师那海纳百川的肚量与包容之心。面对学生的错误,总是用微笑和幽默来代替批评。他的坦诚和宽宏大量不但感动孩子,也感动着家长。面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爱动爱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但难免会有惹到我们的事,甚至让你哭笑不得,这种情况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牢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我想这也是我需要牢记的。“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做老师一定要有“温”,但不可丢失“厉”,即要把握到两者之间调和的度。孔子对待学生既温和又严厉,既有威仪又不凶猛,既端庄又慈祥。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但一味“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但一味的严厉也是不行的,它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即教我们要学会古人的中庸之道。
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而有智慧的表现之一,就是践行中庸之道。做到“不过”,也“无不及”。
(二)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情。无论是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还是作为朋友的友情,都渗透着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体谅。
于老师强调不强求喜欢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做出喜欢的样子。样子和行为是关键。如:学生红领巾歪了,为他扶正;学生发言时期待、鼓励的眼神;课间,找调皮学生掰手腕……伴随“样子”的是于老师的微笑。脸上有笑,学生就有亲切感,无惧怕感。于老师的行为更多的体现在表扬上,从来不吝啬。摸摸学生的小脑袋;拍拍学生的小肩膀;竖起大拇指……而这些方法技巧的背后有一个“情”字在做支撑。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历年来,我们都把师生关系定格为“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但于老师说,师生之间是“同学”关系,是朋友,是平等的。新课标也提到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是朋友,是家人,是知己……所以,我们所说的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交谈就是这个原因吧。还有,我们要理解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要理解尊重学生间的差异,要正确对待这种差异。无论是多优秀的老师,还是多优秀的学生,每个班都会存在差异,差异会缩小但不会消失。
(三)童心不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于老师之所以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最重要一个原因是有“孩子气”,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才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于老师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如果太像教师,师生间必有距离。于老师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他总是千方百计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垂钓活动,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军营一日,身着迷彩服挎着冲锋枪照相;认识苹果,举办展览,写说明,当讲解员,写通讯报道;学生毕业时,邀请同桌合影留念……于老师认为教师的眼睛不应该只盯着“教书”二字,说教育不是圈养,而是放牧。教师的心有多大,他的课堂就有多大;老是想得越深,他的课堂内涵就越丰富。看到这,让我想起现在教材观的一句话:以前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材。于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真是对于老师满满的敬佩与羡慕之情。
(四)行无言之教,言传身教。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都有向师性,很多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不由自主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无字之书”。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整洁大方;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在“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于老师说:犯错误不怕,只要正确处理,错误就变成了教育资源。心中默默给于老师竖起大拇指。
我很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这句话:“教室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里流传。”有了故事,才能为学生留下一个可感的、规规矩矩地书写出来的“人”字。当学生将老师的感人故事在校园里、在互联网上传诵的时候,说明老师已经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啦!于老师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学生对他的喜爱,我也想成为一名像于永正老师一样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