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4日读后感评论167 阅读2005字

有幸拜读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著作—《终身成长》。此书从父母、教师、领导者…乃至个人成长角色来解读,是一面真实犀利的“照妖镜”,致力于促进个人成长发展的一本书。

这本书把所有的我们成功与否,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最重要的要素都归结为,我们的两种思维习惯的模式,一种叫作固定型思维,一种叫作成长型思维,非常具有说服力。

如果拿智能手机类比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手机,屏幕、摄像头等等硬件我们都有。但是我们的操作系统不同,有的人是Android,有的人是iOS。我们所使用的思维模式就类似于操作系统,有的是封闭的,有的是开放式的,还在不停的升级。

《终身成长》一书就介绍了我们常见的两种“个人操作系统”: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次考试失利、输掉一场比赛、被拒绝等等,都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不具有这方面天赋。而且,他们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去修复自尊,不愿意面对挑战。固定型思维者往往更需要保护自信心,因为需要通过不断成功来维持自信,回避失败以避免伤害自信。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遇到挫折和挑战,会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和进步。成长型思维者往往不需要非常自信,因为他们即使认为自己不擅长,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坚持下去,他们不必证明自己做得非常好,只要享受这件事的乐趣就行了。

套用这两种思维模式,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会发现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是双系统待机。因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往往同时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只是我们在一些具体情况下,针对不同事情,会选择性的采取一种思维模式。比如固定型思维,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个人出于保护自尊、肯定自我等目的而激发出来的,因此也不必为自己的固定思维感到恐慌。

面对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习得成长型思维:

接受--观察--命名--教育。

1.接受

首先要接受并拥抱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大部分人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体,这很正常。接受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接受让它频繁出现和它带来的危害。

2.观察

通过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观察它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也许是在面对一个巨大挑战的时候,它开始出现并劝你退缩。也许是在遭遇失败时,它突然出现并泼你冷水。观察自己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是怎么对待他人的?是否经常会评判别人的才能?先观察一下,不要急于评价。

3.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然后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出现,是什么性格,以及如何影响我们?如果不想把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介绍给他人,也可以只在心中默默记住。

4.教育

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教育他。在遇到可能激发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的事情时,首先要保持警惕。在他出现并阻止我们时,尝试让自己说服他,告诉他为什么不这样做的原因,并邀请他和你一起面对挑战:“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有的人说《终身成长》就是一份鸡汤,我会觉得,如果你正好要补水,喝鸡汤也是可以的。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有收获,哪怕是多认识点字,也算有所得吧。

参照本书,我发现自己经常处于固定型思维,比如努力尝试后,只要是没达到自己的预设目标,就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天赋,或者是努力其实还没运气重要。

其实,真正的成长型思维在强调努力的时候,所指的努力不是“使蛮力”,也不是“只打卡不动脑的忽悠自己”。

成长型思维中“努力”的不单指勤奋、刻苦以及坚持,还包括其他,比如寻找更好的学习技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多针对性的练习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有决心,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最大的努力,还要意识到任何偷懒(耍小聪明)、欺骗(假积极)、责备(事后后悔)都不会真正给自己带来成长。

人总是伴随着情感和理智,很多时候处于理智清晰,情绪迸发,如何安抚自己的情绪,这不是思维模式可以做到的吧。比如说失败的经历,书中认为,对成长型思维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但是它不能对个人下的定义,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言下之意,面对失败之后,还是需要自己找办法安抚情绪,然后再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地审视这件事,而不是像固定性思维模式一样,沉浸在失败中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和死亡一样,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成长有时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或许我要感激生命中那次的短暂“拥有”与失去,感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没有经历挫折与磨难,没有行千里路,破万卷书,阅多种人,或许我不会意识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一步步侵蚀着我的肉体与灵魂。

改变也许很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龄,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潘嘉欣)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