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25日读后感评论44 阅读1717字

农历春节临近,在家读《曾国藩家书》,结合自己一些见闻,写下这篇心得。从小生活在西北农村里,每当春节来临之时,人心浮躁,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浮躁的内心多几分平和。

做人要有信念。“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是曾国藩的自题联。养活一团春意思,就是说,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人的信念都要象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撑起两根穷骨头,意思是人不管身处何种境况,脊梁骨必须要撑得起,不能弯曲了。为了事业,不能一味的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杆,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

治家要节俭。曾国藩在同治五年九月十七日写给曾纪泽曾纪鸿兄弟二人的信中,提到“家中外须讲求莳蔬,内须讲求晒小菜。此足验人家之兴衰,不可忽也。”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官职已经达到了副国级,但是不难从这些看出其治家之勤俭,家风之淳朴。宗族要讲孝悌。孝就是孝顺长辈,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在孝的方面,曾国藩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父母长辈而内疚惭愧。道光二十九年四月致诸弟信中说:“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在悌的方面,曾国藩对弟妹们关爱备至,真正起到了“长兄如父”的作用。一般而言,关心子女容易,关心兄弟姐妹难,因为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兄弟姐妹则会自立门户,渐行渐远。曾国藩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做官要廉洁。曾国藩认为要做到为官清廉唯有时时刻刻以俭字自律,一旦沾染骄奢习气,若再想由奢入俭,便难若登天。故而,他始终坚持着在“惟于无事时常以危词苦语互相劝诫,庶几免于大戾。”在他做京官的十余年中,家中所仅有的只是书籍、衣服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曾国藩在家书中所倡导的这些价值观,放在今天也是不过时的。做人的信念,就是对一种理念和一种朴素道理的深信不疑,上学的时候,我的信念就是一位优秀老师所告诉我的:坚持就是胜利!每当我产生懈怠思想时,我就会以此言鞭策自己,在求学路上受益匪浅。曾国藩说,做人要像个人,但是做官不能像个官。说的就是做人必须有一团春意思支撑着你,做官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架子,懂得谦和廉洁的道理。

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人,要想有长远的谋划,要想让家族长久繁荣,就必须懂得坚守清贫的道理。作为父母要经常教育子女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样子女长大之后才能明白这种生活所带给他们的是财富。子女在内心深处感恩来自于父母的这种教育,才会给孝一个情感上的动机,而非是简简单单的伦理要求。我曾经一套运动服穿春秋两季,一个大学穿了四年;从小理发只理平头,理发店的价格从2004年的一块钱涨到现在的十五块钱,现在在北京理个平头得五十几块钱;一双运动鞋穿到了第五年。上高中的时候,身边有个同学,在我们吃完饭后进去吃食堂餐桌上剩余的饭菜,当然这是少数。听长辈们讲那个挨饿的年代的故事,连树上的叶子、地上的草都拔得干干净净吃下去,里面卷着没有清理的虫子。听父辈们讲外出务工之时,看着别在饭店里吃炒面,没有吃完,自己又看着可惜,上去端起就吃完;他们在远处等着别人上完坟,留在坟前的贡品他们上去拿起来就吃。这些都是八几年的事情了。在我工作这几年,我也有同曾国藩一样的感受,三年之前,送一位领导退休时,点了一桌菜,一条鱼五百多,其他的更是平日从未见过,就想让他们尝一尝。在去北戴河疗养的干部,每天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想带他们去看一看。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父母那一辈所经历的苦难,享受这些东西时总感觉不自在。

去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以后,我就坚持做一件事情,每个月从工资里抽出一百块钱捐给这所高中。只要做一天共产党员,就干一些实际的事情报答社会。春节来临之际,我想祭奠祖先最好的方式不是烧多少纸钱,做多少形式,心意到了即可。孝顺长辈的方式不是为其买多少好酒好烟,也是一份心意。辛辛苦苦打工一年回家,本是为了一个温饱线上的穷生活,你却买着好烟好酒来体现你的身份,盲目攀比;本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却成了在西北农村耍官威的跳梁小丑。此种现象,数不胜数。

生活的本质本是很平淡无奇,无论钱多钱少,无论职务高低,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注重养活心中那一团“春意思”,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寻求一番平静与幸福。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