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日读后感评论87 阅读2582字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在读高中时,一位我十分敬仰又喜爱的历史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当时看过之后就感触颇深,爱不释手。后来当了教师,再捧起这本书,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我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感动,小豆豆的天真可爱,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都令我着迷。一字一句地读着,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可谓是一个教育的神话:矮矮的树做成的门,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电车做的教室,各种各样的树木做成的围墙,花坛里开满了红的黄的花朵,活泼可爱的孩子尽情的嘻戏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著作。是作者关于自己童年校园生活的一段纪实,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

在书中,我更是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窗边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巴学园,其上课的方式与众不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很管用: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教师和校长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小林校长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要从学生的角度教育学生。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巴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马路上乱写乱画,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尽情地涂过写过了。上音乐课时,孩子们可以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姿势坐在礼堂的地板上先听节奏画音符,在多余的时间可以随意画飞机什么的,不过在地板上画上了音符之后,再要把它们清理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笔擦掉,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用拖把或者抹布把地板擦干净。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学生都知道了如果乱涂乱写或者写一些恶作剧的东西,要把它们收拾干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礼堂的地板,孩子们不在任何地方乱写乱画。请注意一点,如果我们的孩子乱写乱画,一定会挨骂的,就算他们改正了,那也是因为他们挨骂了,并不是出于他们自己内心。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压抑,概念里只有对与不对,纯粹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粉笔》中小林宗作却是以引导为主,辅以学习五线谱,寓苦燥的学习于快乐之中,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对,为什么是对的,如何做会更好更棒,一举三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为先,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多好的育人之法啊!

其次,在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说是配合学生。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孩子做错了事经过教育似乎学生都会向老师道歉,那么老师会不会因为犯错而特意向学生道歉呢?我想做到的恐怕不多,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尾巴》,小林宗作先生因为一位老师在上进化论知识时随便问了高桥君:“有没有人还有尾巴呢?高桥君,你有没有呢?”因为,一般孩子身体上没有任何缺陷,即便老师问有没有尾巴,也一点不会在意,但高桥君是一个侏儒,小林先生在开运动会的时候,特意设计了适合高桥君的项目,让他取得了第一名。总之,为了使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能够去掉自卑的心理,以及我比别的孩子差的想法,小林先生尽了他能做到的种种努力。后来女老师哭了:“确实是我做错了,我怎么向高桥君道歉才好呢?”偷听的小豆豆更深切地感受到校长先生的确是他们的好朋友。看到这里的时候总在想高桥君没有向校长告状,校长也仅仅是在听课里发现这个小小的错误而发火;女老师也为如何道歉才能弥补而想办法;校长特别配合高桥君而设计了运动会,使他有机会站在领奖的台子上。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在除了尊重学生之余,还要配合学生,设计些特殊活动来鼓动激励某些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呢?

《窗边的小豆豆》其实是一种理念的体现,虽然这种理念不可能一下子被社会理解并接受,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并不是小林校长做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而是要学习他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学习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精神,学习他能够放下身价与孩子做好朋友的魄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还有师德方面的,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