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始发地南京 海上丝路重要节点城市

征文网 2020年3月13日文学快讯评论2,074 阅读2372字

郑和七下西洋传播文明结友邦

“一艘艘海船整齐地停泊在风平浪静的海边,身穿披风的郑和正在向明成祖朱棣辞行,身后站着前来送行的文武百官,从此,人类的大航海时代正式开启。”在南京静海寺纪念馆的郑和纪念堂中,记者看到了一幅幅描绘郑和出海的版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郑和船队京师起航、天妃护佑、上货出海、重栅小城、睦邻友好、暹罗礼遇、传播文明、水上贸易、建寺立功等故事。

1404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不久,即决定派人出使海外,在下令全国各地建造和改造海船的同时,还专门在南京定淮门外的秦淮河以西、长江以东的三汊河地区兴建皇家造船基地,即宝船厂,专司建造宝船。

明代宝船厂占地面积逾千亩,在长江边自南向北依次平行分布着造船船坞六作塘、五作塘、四作塘、头作塘、二作塘、三作塘和七作塘,作塘方向均为北偏东62度。在作塘的周边设有七大作坊和十三小作坊,分别生产缆索、锚、舵等,还设有官府衙门、工匠生活区、集市以及存放材料的仓库和专存宝物的宝库,建筑规模达到千余间。宝船厂实施严格的责任制,从进料、领料再到加工成各种构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件木料都有严格的档案记录。

记者在南京宝船厂遗址景区中,还看到刻有文字的原木。这种科学管理保证了大批下西洋的海船能够保质保量地得以建造完成,并杜绝了贪污和浪费。在宝船厂遗址出土的造船工具、设施构件、船用构件和生活器皿上,有些或写或刻或烙有各种字样。

如今的南京宝船厂遗址景区,还保留有六作塘、五作塘、四作塘三条古船坞,其中六作塘已由文物部门完成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千余件。五作塘、四作塘则为原生态保护。在六作塘中,还复原了一艘郑和宝船。在水闸门上,望着迎风而立的郑和宝船,记者仿佛看到15世纪郑和宝船从这里驶入长江,奔向世界的模样。

正是在这样的宝船上,郑和率领着他的船队,在明永乐三年至明宣德八年,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及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航海技术水平下,郑和船队航程之远,历时之长,船舶之多,吨位之大,海员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影响之深远,史所未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据史料记载,郑和航海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达·伽马到达印度古里早92年。

郑和不仅是伟大的航海家,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才能。他七次下西洋,受到了所到国人民的欢迎。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宣传明朝的外交政策,传播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从而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居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加深了所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因此,郑和至今仍为所到之地人民深切怀念,如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垄建有供奉郑和的三宝庙,马来西亚马六甲也建有郑和文化馆等。

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旨修建了静海寺。古静海寺占地面积30余亩,大小殿堂80余楹,被誉为“金陵律寺”之冠,曾于明正德、清乾隆年间几度大修,但此后又数次被毁。目前南京静海寺纪念馆的建筑均为在原地偏西处复建而成。相传郑和在七下西洋期间,不仅为世界各国带去了药物、陶瓷器皿、丝绸等物品,还带回许多植物种子,并将这些植物种子播在了静海寺内。李时珍为了更好地撰写《本草纲目·夷果类》一章,特地到静海寺,观察这些从西洋带回来的海外花草,对番药、夷果部的内容加以充实,使其内容更加完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楠 王广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