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两篇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23日读后感评论81 阅读3077字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两篇1

利用暑假,捧起这本名著,细细品味。本以为国度不同,时代不同,不会产生太多思想上碰撞的火花。但真的深入进去后,才发现书中的各个情节都设计得那么巧妙,引人入胜。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这本书时这样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人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你们该怎样总结这一生活呢?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堂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这部名著能获得如此荣誉,我们岂不是更应该虔诚地用心体味?

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贵族,沉迷于骑士小说,常常废寝忘食,更是忘了习武和管家,在外人看来,他理性已尽失,常常都是想入非常的魔法、打斗、挑战、负伤、献殷勤等等,但他却独醉其中。一天,他脑袋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他要去做一名游侠骑士,征战八方,报效国家。确实,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就去寻找、清理甲胄和头盔,初离故土,这位新秀出门不久,就来到了客栈,但他却把那里看做了城堡,并请求栈主为他授予骑士封号。开始了第一次出征,遇到了正被捆在树上的孩子被抽打,了解得知因孩子弄丢了农夫的羊,所以农夫欠了孩子九个月工钱,为了行侠仗义逼得农夫答应如数照付之后他便得意洋洋地离开了,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极好而高尚的开端,但他却不知道,他走后农夫仍然鞭打孩子并未履行诺言。堂吉诃德有了如此好的自我感觉,带着邻居桑丘开始了第二次出征,并答应让他做岛屿的总督。走着,在田野中他们遇到了三十四架风车,但堂吉诃德却对桑丘说那是巨人,并自信地讲道:“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说完便催马向前,刺向风车翼,但长矛折断了几截,马和骑士也被重重摔了下来,令人啼笑皆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便是把羊群看成了敌人想象着战马嘶鸣,号角震天,战鼓齐鸣,大开杀戒,牧羊人向堂吉诃德弹射石头,打伤了肋骨,打掉了牙齿,样子十分窘迫,被桑丘称为“猥琐骑士”。

他这一生的种种经历真算得上一部奇遇记,在他寿归终寝时终于幡然醒悟,并且不允许外甥女与看骑士小说的人结婚。这情节大反转令人啼笑皆非,嘲讽不已,但反观其变,留给我们思考的该是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悬殊?堂吉诃德一生向往游侠骑士的生活,为自己和马以及自认为心爱的女人都起了个响亮而又尊贵的名字,做每件事前都要思考骑士小说里没有这样写过,尽量效仿着先人,浪迹天涯,行侠仗义,一生不羁。他在世人眼里神经兮兮、滑稽可笑,但设想如果他真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风车真的是巨人,羊群真的是敌军,他风度翩翩,威风凛凛地在马上坐定,握紧长矛,把皮盾放在胸前,静候战斗来临,为国家而战,为荣誉而战,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获得了君主的赏封,这又该是一个多么美满的结局啊,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因素导致这只能是臆想呢?是整个西班牙社会!它腐朽、它落后,它专横,它跟不上历史进程,它使无数像堂吉诃德一样的有志之士一辈子只能郁郁而终……

这部作品没有一味的赞扬,更没有辛辣的批判,但它却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反讽,将人物表现得淋淋尽致,使读者印象深刻,书中多次运用“足智多谋”“勇敢”“战无不胜”等褒义词使一个热忱幻想,不切实际的骑士形象跃然纸上,这也许就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至于这部著作是喜剧还是悲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下一定论,而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既不是单纯的喜剧人物,更不是一副悲天悯人的形象,他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这里的一切值得我们用心来体味!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两篇2

一个瘦削、面带愁容的骑士,一匹瘦弱的老马,一柄生了锈的长枪,一顶破了洞的头盔,身边跟着一个骑着驴的憨厚傻侍从。骑士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的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杜尔西内娅。他带着傻侍从三次周游全国,从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寻找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了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违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很多笑话,然而他依然执迷不悟。

在第一卷中,骑士把客店当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城主,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老板乐的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骑士的刀背在他的肩膀上着实打两下,然后再找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OK!封号仪式完成!受了封的骑士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成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结果风车完好无损,他却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做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打落了牙齿;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骑士,给予痛击,把胜利后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头盔......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侍从一而再再而三地纠正他,可他总是不肯相信。他的朋友想了很多方法才把他弄回去。

这就是“骑士”堂吉诃德与他的侍从桑丘的故事。

纵观全书,大家一定为这个可爱的骑士而感到好笑——他是多么地滑稽啊!虽然他的思想精神十分崇高,但在历史的角度看来,欧洲在当时已经有了制造火药的技术,以往伟大、神圣又富有战斗力的骑士团已经落伍了,而那些失业的骑士们也沦为了强盗。但堂吉诃德却不顾现实,一心想恢复游侠骑士的光荣,这不就显得可笑吗?

以我的见解来看,《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其实是在借堂吉诃德来讽刺那些西班牙的统治阶级,而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它揭露了西班牙的上层官僚进行贪污纳贿等暗箱操作,同时人民也因为强厉的统治而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面临重重危机的情况下,统治阶级想通过挑起宗教冲突或民族矛盾的方式来摆脱困境,劳动人民被逼迫得生活不下去了,只好铤而走险起来反抗。《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通过他手中的一支笔真实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真情。

在第二卷中,我们的“骑士”堂吉诃德过了一段正常的日子。但是造化弄人,一位无聊的学者阴差阳错地勾起了堂吉诃德对游侠骑士的念想。于是,堂吉诃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再一次带上他那傻侍从,偷偷地溜走了。

这次远征就更有意思了。他打败了学者假扮的骑士,甚至得到了老天的帮助,“打败”了一只饥饿的狮子。一路上他虽遇到了其他人的捉弄,却也阴差阳错地做了不少好事,一切都像以前的周游一样顺利地进行。本以为堂吉诃德“游侠骑士”之旅还能继续持续下去。不料,学者再次假扮骑士挑战,这次堂吉诃德却输了。堂吉诃德遵守诺言,休息一年。岂能料到,在这一战之后堂吉诃德深受打击,一病不起。在临终之前,他终于想通了一切,认清了骑士小说的危害,也悔恨自己之前所谓的“游侠之旅”,最后安然离世。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一生就像堂吉诃德的游侠之旅一样十分坎坷。他曾被人诬陷而两次打入监狱。但他没有退缩,还在狱中展开了《堂吉诃德》的创作。虽然小说问世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不幸的是,小说出版一年之后,塞万提斯先生就与世长辞了。

毫无疑问,堂吉诃德是可笑且荒唐的,但他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象征者与践行者。他对于许多被压迫者和弱小者给予无限的同情。从整个故事中,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堂吉诃德用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人鄙视人。作者塞万提斯也正是通过这一故事的完结——“骑士”堂吉诃德的悔悟与离世,悲哀地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而这一点也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信仰的终结,新信仰尚未出现的社会心态。所以,《堂吉诃德》故事的结局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在当时黑暗腐朽的时代里,塞万提斯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堂吉诃德。这个荒唐、勇敢、悲壮的骑士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与暴力残酷的现实世界发生了冲突,从而诞生了这部喜剧与悲剧并存的不朽的传奇故事——《堂吉诃德》。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