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
国庆三部曲,一连看了三年。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再到《我和我的父辈》,每次看完都心潮澎湃、荡气回肠,再一次触摸历史的温度,炙手可热,让人热泪盈眶。
《我和我的父辈》讲了四个父亲的故事,他们是烈士是国士是勇士,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父辈更是我们的荣耀。这四个故事正是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的四个时期,每段路程都危险重重艰难曲折,但我们的父辈却走得顽强走得坚定,带我们走到了国泰民安的今天。
四个故事讲述的虽是四个家庭,却是我们共同的中国。
《乘风》是1942年的中国,饱受凌辱的中国。冀中骑兵团的团长马仁兴和儿子马乘风私下里总是互呛,在战场上却都是不怕死的血性男儿。马仁兴对儿子说过两句话“我最怕你不怕死”,“要死,死我后头”,这是这位铁血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谁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对于父亲母亲来说,他们更爱惜的是自己孩子的生命。片中,马仁兴为了保护老百姓,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是身后这些老百姓,他肯定愿意百死来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牺牲后,这位父亲眼中的伤痛,无声的抽泣,就像一把火灼伤了我,让我痛彻心扉。正是父辈的血泪,才有了今天的盛世中华。
《诗》是1969年的中国,一穷二白的中国。漫天肆虐的黄沙,低矮破旧的砖房,窝头和盐水做的三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第一代航天人却开始在天上写诗。这里不仅仅是环境恶劣,还危险重重。哥哥在片中哭着喊道“我的爸爸和我之前的爸爸都死了!”他们隐姓埋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从“两弹一星”走到今天我们把一颗颗卫星送上太空,这些科学家们都是浩瀚星空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我们的父辈告诉我们: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父辈们把诗写到了天上,而我们就是要把父辈们的浪漫续写到极致。
《鸭先知》是1978年的中国,百废待兴的中国。父亲赵平洋是儿子冬冬作文中的超级爸爸,也许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爸爸都是超人。只不过从凡人到超人总会要经历很多失败挫折还有旁人的不理解。赵平洋走在了时代的最前面,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有想法有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坚持。他不怕失败,勇于试水,终于制作出中国大陆的第一支电视广告。有时候我们从某个人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剧变,所有勇于创新的中国人都是鸭先知。
《少年行》是2021年的中国,也是2050年的中国,是朝气蓬勃的中国,也是无限可能的中国。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少年行》中来自未来的机器人与一个小男孩组成了临时父子,他不再是冰冷的机器,他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那会是未来的中国,我们在科学技术上已迎头赶上,我们在思想情感上依然温暖如初。中国以不可逆转之势浩浩荡荡的奔向未来。我似乎又有泪涌上,那是中国的未来,每一个中国人的未来。
这四个故事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不屈、奋进、创新、拼搏,这些精神流淌在中国人五千年的血脉里,生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我和我的父辈》正是将这种传承的力量彰显得淋漓尽致。在《乘风》中,乘风牺牲了,被救的孕妇将自己新生的儿子取名“乘风”;在《诗》中,作为第一代航天工程师的父母去世后,女儿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航天员;在《鸭先知》中,父亲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试水”者,儿子长大后也成了鸭先知,成为了上海第一高楼的建筑者;在《少年行》中,机器人父亲救了2021年的儿子,儿子也创造出2050年的父亲。
这是父与子的传承,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接力。父辈是我们的荣耀,我们也要成为儿孙的荣耀,这就是传承的力量,更是民族的希望。
前路漫长,我们已接过父辈的接力棒。
那么,向前奔跑吧!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2
国庆节当天去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内心一直难以平静,尽管这几天不知为何头有些晕,还是坚持把自已的感受写了下来。
影片里,四个故事:开天辟地,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畅想未来,以时间为序、空间为轴、世代为章,四个独立故事,都是讲述我(儿子)和父辈的故事,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述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也展现出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记忆。这部电影,让我经历了大悲大喜,从《乘风》的悲情,到《诗》的感动,再到《鸭先知》的幽默,最后《少年行》的搞笑,通过父辈的奉献和奋斗,展现民族精神,彰显国泰民安,走近大国小家的故事与感动。四个故事都各有精彩,鲜活细腻。
乘风
《乘风》悲壮无比。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华,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大。故事拍的是抗日,情感落点在他父子的关系上,马仁兴(吴京饰)、马乘风(吴磊饰)父子,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骑兵团”里的成员。骑兵团团长马仁兴用的是老一辈的教育思想,严格教育,总是斥责儿子,但我们能看到,其实他是将自己的温情藏在心底,在第一次踢儿子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在儿子被子弹擦破皮后的关心,他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父亲,温柔常在但却不常表露,而团长与儿子的和解则是在雨棚中,团长对儿子吐露心声,他从军如此多年,能活到现在,就是因为自己悍不畏死,冲锋一线,这是团长奉献精神的写照,但面对儿子,他却害怕儿子也如自己这样一般而可能早早失去生命。更为悲壮的是,日本的大部队来袭,眼看着无数乡亲就要惨遭不幸,他含泪放了信号弹,让没被日军包围的儿子“乘风”发出电报,主动暴露自己的位置,从而诱骗敌人转移目标,骑兵团和村民们获救了,而他的儿子乘风牺牲了。
吴磊的乘风出场,真的就是乘风而来,从玉米林中策马奔出的少年一定会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乘风是被父亲踢落水起身后一声不吭就走的叛逆男孩,也是夜色中和父亲谈心、眸中含泪的儿子,更是微笑敬礼回复马团长的勇猛战士,那一声“收到”言犹在耳,却再也听不到如此清亮的声音。乘风会对着父亲几分撒娇说你从来没有这样对过我,也会埋怨的说父亲对大掌柜比对自己好,甚至在战死之前还惦记父亲说的话,喃喃自语道这次还不知道谁走在前面。最后却将父亲团长最引以为傲的牺牲精神传承了下来,为了他们共同的信仰,毅然赴死。吴磊对乘风这个角色的完成度是极高的,出场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我想,这位少年骑兵一定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诗
最惊喜的是章子怡执导的《诗》。如果说《乘风》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样猛烈地想哭,那《诗》就是钝刀子割一样的痛楚。这本身又是一个父亲视角的故事,但是里面写得最饱满的角色,却是母亲。编剧把父亲的死作为了一个谜题,去交给孩子猜测,交给母亲隐瞒。母亲同时还被赋予了身份职业上的独立性——是父亲的同事,航天燃料的研发员,同样每天都可能牺牲死去。章子怡在讲述这段感情时表现方式非常细腻。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对子女的情感,浪漫且温暖。同时,章子怡把“父辈”的概念延伸了,不拘泥于我和我的父亲,而是一个家庭,很多个家庭。
影片里的两个比喻我觉得都特别妙,一个是把航天工作比做写诗,另一个是用孔明灯来解释火箭升空,前者写意,后者写实,但都是非常中国式的浪漫表达。为了工作内容高度保密,黄轩饰演的父亲对孩子撒谎说自己是诗人,是在天空中写诗的诗人。而父亲的名字叫施儒宏——诗如虹。火箭发射时那长长的尾焰如虹,航天人燃烧自己创造的奇迹如虹,航空航天冲向宇宙的气势如虹!我们自古以来对浩瀚星河拥有的想象都源于这份浪漫,我们的航天事业也起于这份浪漫。用一首诗再度诠释中国航天的独有浪漫,“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短片中的诗非常点睛和感人,我一下被戳中了,感受到文学和影像的力量在此刻实现了交融,也让主题超越了亲情、生死、时代,升华到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鸭先知
第三部分,徐峥导演的《鸭先知》,讲述中国第一个电视广告的诞生。喜剧加创业的题材,可以说是徐峥的舒适区,信手拈来,稳得一撇。徐峥饰演的“鸭先知”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精打细算、善于变通、强于动手、敢于冒险——典型的改革开放初期弄潮儿的形象,再加上他经验丰富的喜剧表演,和“御用儿子”冬冬之间的完美互动,还有干净利落的剪辑,使得影片十分轻快流畅。我觉得,《鸭先知》是四个故事中最好看的,一下子把我从前两部压抑悲伤的情绪中拉了出来。徐峥导演一贯的幽默风格,最精彩的部分是开头冬冬的作文,影片中笑声一片。同时大家还能体验一波童年经典广告的回忆杀,什么太阳神、健力宝、旺仔牛奶、南方黑芝麻糊……看着看着竟然也会冒出一种异样的感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鸭子们敢于先下水。曾经被嘲笑为异想天开的改革开放先锋人物,是勇于开拓积极弄潮于时代的我的“父辈”们。不怕错,勇于挑战,绝不放弃,敢于迈出第一步,我们才能看到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另外,韩昊霖的台词很棒,清晰、有感情,演得也很自然。整个故事的讲述很轻松,用幽默处理着各种棘手、困难的处境。最喜欢的是父子俩在公交车上演戏广告那一段,我在电影院直接笑出了眼泪。还有,张艺谋特别出演:我可拍过电影啊!
少年行
最后一个篇章是开心麻花的《少年行》,讲述的是未来世界的机器人穿越回2021年,并和现代小男孩产生类似父子情的故事。故事核心依然是爱,腾扮演的机器人从一开始不懂感情,但最后他不再听仪器的警报,靠着本能去救人,而这项“本能”的核心,正是爱的力量。但是,坦白说这个故事拉低了影片的总体分值。沈腾走的还是小品先搞笑再煽情的路线,前半部分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麻花式语言,再辅以对几个经典桥段的“致敬”堆砌笑点。后半段有点像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要离题了,然后赶紧往“父辈”的话题上生拉硬扯。
主人公小小是个技术宅,喜欢捣鼓飞机模型。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得出国家在未来想进行的发展方向就是科技,非常硬核;而从2050年穿越回来的机器人邢一浩作为参与时间旅行的实验者,更是展现了我们对未来科技的无限畅想。关于未来,这个章节没有给出具体的描述,但可以看出这个章节的主题是:少年想要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就会是什么样子,简单说,它的内核精神是和高新科技的研发紧密相扣的。但它的故事实际收回到了情感层面上,借用人工智能的仿生机器人穿越过去,和单亲小孩建立感情的超现实设定,表达现当代父亲普遍缺位的人文反思。
另外,我觉得这个故事的问题还出在人物立不住。机器人和小男孩素不相识,科幻片的设定本身就很难令观众移情,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培养感情”的过程,后面就直接跨越到要认爸爸的煽情片段,这让想配合感动一下的观众最后只能尬在原地。特别是马丽这个单亲妈妈角色前半段塑造得还可圈可点,是现实生活里无所不能的超人,结果这些弄到最后,她还成为了孩子“追梦”的最大反派,后面更是直接彻底消失,不见了,单亲妈妈完全让位于一段父子情,而且是假的,这逻辑,可能吗?还有,少年行的故事背景在深圳,但是大部分演员全是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腔,有点违和。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四个故事、四种情感,不管哪一年龄段的人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共鸣:因为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有过自己的战场与坚持、爱情与梦想、牺牲与奋斗。1942年,他是大英雄;1969年,他是奉献者;1978年,他是弄潮儿;2021年,他是追梦人。他们是父亲,她们是母亲,他们是我们的父辈。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他们不为人知地战斗过、热爱过、燃烧过……这其中所淬炼出的伟大精神,既是父辈们在艰苦卓绝环境下的信念,也是吾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薪火相传,正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的火种才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不灭的解答。
王菲的片尾曲将影片推向高潮:“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地眺望?”如今中国,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3
国庆假期真是好片不断,对我这个电影迷来说真是满满的福利。如今的国产影片异军突起,欢呼叫好声此起彼伏。爆满,爆满,一票难求。嘘,电影开始了……
《我和我的父辈》主要有四个故事组成,即《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时间跨度从抗战到和平,从艰难岁月里航天人天空写诗的志气如虹到祖国强大繁荣昌盛,我们之所以能岁月静好,是因为我们的父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乘风》故事围绕抗战展开。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要死也死在老子后头,我跟你娘也好有交代”。可在面对日本鬼子的凶残进攻,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他选择了用儿子的命换老百姓的命,儿子终究走在了前面。
我们的先辈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正因为有你的1921,所以才有我的2021。若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鲜艳的中国红。
《诗》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航天人的探索,在艰苦的环境中研发火箭。“在天空中写诗”,艰难困苦的岁月,却用诗描绘的如此浪漫。
………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
先辈们为了祖国的强大,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即便献出自己的生命,依旧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看到这,早已泪流满面,我们的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用炽烈燃烧的生命之火,淬炼出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精华,这叫责任,这叫担当!
《鸭先知》《少年行》,则满含新时代的改革创新,科技强国精神。轻松诙谐幽默,演员精湛的演技让人叹为观止。卖个关子,预知细节如何,请您影院观看。
影片中四个故事演绎于不同时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可你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一条清晰宏大的思维脉络贯穿始终,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气质。
有一种电影叫泪流满面,有一种电影叫爱国情怀,有一种电影叫不看不爽,有一种电影叫打卡影院。嘿,朋友们!忙完了别忘了来影院打卡:《我和我的父辈》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