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徐州 情在牌楼(征文网)

xueshan1 2022年7月8日原创文章评论10 阅读1481字

我家住徐州东关大坝头,却深深爱恋着北关的古牌楼,这皆因为儿时曾随父来过徐州牌楼市场的缘故。
记忆中,那时的牌楼子市场处在故黄河南岸的高岗上,面积并不是特别大,还没有我们乡下集市大。从市场北门进去是一条直直的正南正北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街南头的窄巷,最长也不过一里路;在街的中央最宽处向西又伸出一条街,与南北街形成丁字形,这街也不算长,也是清一色的石板路,从东头的高岗一直沿下坡下去。这丁字形的构图便是牌楼子市场的总体格局。----本素材来源于征文
主街是南北街,街的两旁都是清一色的小瓦屋,房子不高,面朝东或向西开着门面,夹道而立正对着主街的市场。这条街道从窄巷一直向南延伸,延伸的很远,据说叫统一街。这统一街与牌楼市场一北一南,形成头大身子细长的形状。
牌楼子地处最高处,在主街北头,离故黄河很近。此处有形似古代军营的辕门一样的建筑,在一个青石垒起白灰覆盖的高墩上支起几根粗大的木头,木头很高,上面又支起一块巨大的牌匾,白底黑字,南面面街用毛笔书写“五省通衢”几个楷书大字,笔法圆润矫健,北面临河书写“大河前横”,与故黄河相互衬托,透出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我猜想,市场之所以叫牌楼子市场,大概源于此吧。
紧靠牌楼的街东旁,在一堵破墙下卧着一头铁水牛,牛身被抚摸得油光发亮,父亲说这是镇水牛,专门用来镇黄河发大水的。当时少年懵懂,不知此物的金贵,后来才知这牌楼子及镇水牛乃徐州著名历史文物,现在都挪到黄河边上去了,与黄楼公园一起组成徐州著名旅游景点。当时这牌楼子下摆着一个卖猪肉的摊子,蜂拥着买猪肉的人,仿佛这古代文物也招揽顾客。从这往南,順街南望,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才是真正的牌楼子市场。
市场街两旁开着门面的小瓦屋内,大都卖皮肚、粉丝、河鱼、海鱼及酒席上的五香调料等干货,既腥味扑鼻,也香味浓郁,还有刀铲、擀轴、面杖、筷子、汤匙、厨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街的中间搭着大棚,棚下北头是一溜卖鲜货的地摊位,其中以鱼虾居多;中间卖鸡鸭鹅,以鸡为盛,一个个鸡笼子一溜排开,大公鸡引颈长鸣,老母鸡在笼子里不安分地乱转;南头往东又有一条窄窄的东西街,街两旁摆满时令蔬菜鲜果,一个个菜贩,一个个自卖头的菜农,吆喝着招揽顾客。主街为大宗货物集散地,也是人流来往穿梭最热闹之地,用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来形容绝不为过。
与主街形成丁字形的辅街两旁大都为干货店,干货种类齐全,拿着厨师开的干货单在这儿一会就能配全宴席食材。这里的饭店很多,来城里办事的乡下人喜欢到这里吃饭。父亲要了两碗丸子汤,店伙计一会就笑盈盈地端上来,连声叫道“大叔请慢用”,态度极为和蔼。丸子汤热气腾腾,上面漂浮着浓浓的辣椒油及香菜叶、丸子,下面是稠稠的细粉,汤不知是什么做成的,香气扑鼻,引人馋涎欲滴。细细溜溜喝一口,香辣酸咸适度,顿觉胃口大开。把从家带来的绿豆面烙馍往里一泡,捞出来像粉皮一样,软糯糯的,既有嚼劲,又香辣可口,再配上碗里的香菜粉条,真是人间美味,喝了那是极大的享受。汤不够,热情有加的小伙计又连忙给添汤。直到吃完为止,那小伙计始终笑脸相陪。吃完饭付钱,两碗汤只收一角钱,临走小伙计又热情相送,说大叔下次进城再来。
以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到黄河涯卖过菜,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到牌楼子附近的散热器厂卖过稻草萡,每次来总要绕弯到牌楼子转一圈,重温童年的牌楼梦,感受那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也顺便喝一碗牌楼子的可口而充满温情的丸子汤。新时代尽管牌楼重建,但古色古香,韵味仍在,每日晨练我都到牌楼,因它是我精神的依托,童年时的爱恋,现在的家园,是我一辈子都不愿离开的地方。

----本素材来源于征文网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