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重阳的菊花

每天清晨爬山,在山顶俯视朦胧中的城市,居高临下整个城市在脚下,仰视的高楼踩在脚下,一种与天比高的自大情怀悠然而生。孔子会登 -->        

每天清晨爬山,在山顶俯视朦胧中的城市,居高临下,整个城市在脚下,平时仰视的高楼被踩在脚下,山下的一切都是那样渺小,一种与天比高的自大情怀油然而生。孔子会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就缘于这种征服感。不信的话,你可爬到泰山顶上体会一番。今天是重阳节,爬山完全是另一种心情,少了几分豪情,多了一点攀缘,想沾上几分重阳的喜气。

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九,月和日都是最大的阳数,两阳相叠,故为重阳节。起源于战国,后来附会了一个与登高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个节日逐步演变为以娱乐为主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八九年我国政府将这一天定为老人节,自然又是一层新意。节日的传承,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世界各国皆莫能外。特别是经一些名人点染,其意思就会越来越多。就重阳节而言,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在这一天或登高,或饮菊花酒,或为诗为文,或抒豪迈之胸意,或表婉约之情素,或思亲,或思友,姿情万般。

平素喜爱文字,自然想到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诗词,最喜欢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重阳节战火方燃,他老人家却胜似闲庭信步,兵家乎?文人乎?王维的《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有节日,出门在外的中国人必定会想起这首诗。他的思念之情,感染国人一千多年。说真的,王维的这首诗,不只给重阳节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说给华夏民族的每个节日都添了重重的一笔,成了华夏人表达家国情怀的专用语言。杜牧,李白也在这一日姿情豪饮,成就了不朽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杜牧句)。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句)。吟了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由让人心生怜悯。我也喜欢秋,因节因诗词而喜欢重阳节。九月九,正处深秋,这季节天朗气清,清而不寒,登高远望,视野无比开阔,站在高处极目望去,览物观景,异趣横生。在这一天,千成不要宅家,一定要出门投入秋的怀抱,爬回山,登高远眺,感受一下秋的舒爽。若是约几个会玩且有情趣的朋友,一同登高,找一块合适的地方席地而坐,沐浴秋日的阳光,一面赏菊,一面畅谈,再小酌几杯,当是情趣中的情趣。己经好多年了,在重阳节我要爬南山。秋天的南山有两多,一是苹果,南山阳坡是万亩苹果园,这季节晚熟的苹果仍在枝头,黄叶红果,一派丰收的景象。二是野菊花多,南山的阴坡是槐林和杏林,槐林里的野菊花,成片成片的,到处都是。在山顶,俯看车水马龙,渭水东流,感觉心旷神逸;近看菊花灿烂,花香怡人,倍感神清气爽。

今晨,我比平常爬的高,爬到了山的最高处。最高处树木成林,阴郁的树丛里,百草杂生,草上一层白白的露珠,感觉无比清凉。其中最抓人眼球的,还是盛开的野菊花,黄橙橙的一片,花很小,但很艳,杂在茂密将枯的草丛中,不由让人心生爱怜。细看,她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荷的挺拔,但她同样夺人眼球,回去时想採一把,又不忍。只採了一朵,捧在手心,手心一点冰凉。这是一朵重阳之菊,在山顛林中,飨霞吸秀的重阳之菊,很小,很美。

(重阳的菊花)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