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的“乘骢”不是骑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典故

征文网 2020年4月3日文学世界评论1,019 阅读781字

汉末三国时期,有历史上著名的宦官乱政,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士人,留下了“乘骢”的典故,他就是桓典。

桓典在当时还是比较著名的人物,《后汉书》中有他的传记

桓典性情比较正直耿介,家学渊源,对《尚书》有着很深的造诣,也有很多的门徒。当时国相王吉获罪被杀,之前的亲戚朋友大有世态炎凉的举措,都不再和他家里来往。

只有桓典前去为他收尸、下葬、守孝,甚至设立祠堂,一切按照礼制进行。

他也因此弃官。

后来桓典因为品行高洁,被袁隗招入了自己的府内做事。

袁隗很多人就不陌生了。他是袁绍、袁术的叔父,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本身也曾经做过三公之一的太尉、太傅,后来被董卓杀害。

桓典因为品第高,所以被举荐成为了侍御史,当时也叫做“司徒”。

御史在古代是监察机构,地位极高,汉代“三公”之一,也叫做“大司徒”。

所以这一机构的官员需要比较正直的人来担当,尤其是在汉末这一乱世。

汉代是宦官乱政最严重的三个朝代之一,其他两个是唐朝和明朝。

但是,桓典不怕得罪宦官,反倒是他的很多做法让宦官对他又恨又怕,以至于他也参加过平定黄巾叛乱的战役,但并没有受到奖赏。

其中就是宦官作梗。

汉灵帝逝世之后,大将军何进掌权,桓典还曾与之商量着如何剿除宦官势力,虽然因为何进实在是太蠢,最终失败了。

但桓典的名声在当时也是非常不错的。

以至于在汉末三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是说,那些坏人走路的时候得小心点,要避开那个喜欢骑着青骢马的侍御史大人,也就是桓典。

于是,后世就用“乘骢”来指代侍御史或者御史这一官职。

比如:

杜甫《哭长孙侍御》里面就有:

诗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韦应物《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二侍御》:

忽报南昌令,乘骢入郡城。

所以,如果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看到“乘骢”二字,应该知道所形容从人物和监察机构有关,一般是侍御史或者御史,同时也是用以表现其正直不阿的品性。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