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节日名:元宵节 时间:正月十五(农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        

节日名:元宵节

时间:正月十五(农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让多少青葱少年为之惆怅。这里的元夕、元夜都是指元宵节。

元宵节在古代是个重要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在唐代放假一天,在宋代更为隆重,放七天假。

节日起源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日要做豆腐,上面放些油,祭祀门户。《荆楚岁时记》还引述了《续齐谐记》的传说,正月十五有个“逐鼠”仪式,是养蚕的人家,希望老鼠不吃蚕,这个描述与现在的元宵节风俗完全不相同。

唐代的《岁华纪丽》正月十五称作上元节,到了宋代《东京梦华录》里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的名称流传到现在,后世也有称元夕和上元节的。

唐代的《岁华纪丽》记载上元节的习俗除《荆楚岁时记》记载祭祀门户外,还有观灯,火树,与现代元宵节的风俗相近。

蒙元《岁华纪丽谱》说,上元节放灯源自唐朝的唐明皇上元节时在京城放灯,灯甚盛。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于是元宵节放灯成为惯例,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共放三天。

明代《松窗梦语》里说,元宵节赏灯,起源于汉朝祭祀太乙。今上元观灯,是其遗风。唐敕金吾弛禁三夜,宋增为五夜,至今因之。

节日习俗

唐代元宵节的盛况《岁华纪丽》中有记载,长安(现在的西安)的大街步步点灯,有十三里长。唐玄宗在上阳宫建了一座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挂了一些玉石,微风吹来,发出叮叮当当的乐声。

赏灯

欧阳修的诗“花市灯如昼”,描绘出了宋代元宵节的繁华,我们来看看宋代的元宵节。《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政府在过年前就开始准备,搭建庆贺节日的彩棚,彩棚正对着皇宫的的正门楼。

很早,游人已经聚集在皇帝出行的街道两边,各种表演杂技的,表演魔术的,以及众多的歌舞剧团一家挨着一家,乐声的喧闹声闻十几里。有打步球的,踢足球的,有攀高杆的,高空走绳、有表演吞剑的,有表演傀儡戏的,耍猴戏的……还有卖药、算卦的……,热闹非凡。

正月初七这天,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礬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

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馀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驾坐一时呈拽。

皇上也在宣德楼上观看。

宋代的元宵节活动和我们现在的庙会一样,有好多天,不过,好像比北京的庙会还要热闹。

吃汤圆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元宵作为元宵节的节日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武林旧事》记载,元宵节这天要吃“乳糖圆子”,这个“乳糖圆子”就是现在的元宵

在明代的时候,每到节日,政府都要宴会,立春的这天吃春饼,元宵就吃圆子(元宵),《燕京岁时记》元宵节市场卖各种干鲜食物,其中卖得最多的是元宵。

元宵从宋代以来,有很多的名字,宋代到明代都称圆子,清代有称汤团的,也叫元宵,现在南方人也叫汤圆。

作者:王瑜

2019年8月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