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

夏至节 节日名:夏至节 时间:二十四节气夏至当天,大约在公历每年的6月21日到22日之间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 -->         夏至节

节日名:夏至节

时间:二十四节气夏至当天,大约在公历每年的6月21日到22日之间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夏至在唐代和宋代都是法定节假日,都要放假三天,而唐宋时的端午节只放一天假。

节日习俗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练叶插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dù)……” 从唐代的《岁华纪丽》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及《梦梁录》再到蒙元的《岁华纪丽谱》中都没有看到相关夏至节的记载,满清时期的《帝京岁时纪胜》有:“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满清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一说,夏至节在满清时还有些残存。

节日演化

《后汉书》: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mào)。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gǔ)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

《后汉书》的记载,同时提到了夏至及端午,端午与夏至的界线不是很清晰,风俗相近。晋朝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五,烹鹜(wù)角黍(shǔ)……俗重此日与夏至同”, 在晋朝,民间夏至节还是比端午看重一些。《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端午节的内容显著多于夏至节,唐宋时官方放假夏至节长于端午节,但看民间对节日的记载,端午节显然比夏至节隆重许多。夏至节在唐宋时期尽管官方定为法定节假日,但是唐宋以后的关于节日的书中,夏至节的记载已经很难找了。

《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夏至节风俗,包含了现代的端午节重要内容:吃粽子,系五彩丝。夏至节在晋朝还比端午节隆重,到南北朝时就已经被淡化,夏至节的习俗渐渐融合到端午节一起。现在夏至节基本被忘却了,而端午节一直延续下来,夏至节的一些习俗被保留在端午节里延续下来。

夏至这天在气候上有重要的意义,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我们的白天最长,从夏至后白天开始变短。夏至后要入伏,天气也越来越热,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古人过冬要数九,一九就是九天,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其实古人夏天也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夏天也就过去了。

附录

夏至数九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摘自明代张岱的《夜航船》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韦应物

昼晷(guǐ)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逰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整理:王瑜

2019年6月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