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寻游,红色铁流出山沟

足迹寻游,红色铁流出山沟
在漫漫人生长途上,人们都会留下一行行足迹。有的脚印深,有的脚印浅,有的脚印清晰,有的脚印模糊,然而,有这样一群人却走出了一条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红色脚印,深深地铭刻在人民的心里。
———— 题记
育苑春泥
站在铁锁关口,风儿轻轻拂过,一阵阵夹杂着泥土和青草淡淡清香柔柔地飘来。望着远处如黛的青山轮廓,望着两省交界处犹如一把“铁锁”一样的地势,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了著名的诗句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细细品味,细细寻觅,我在竭力把眼前这蜿蜒而去的路同85年前那一路闯关而去的“红色铁流”联系在一起。
时光荏苒穿梭过,心潮澎湃涌心窝。8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然而,红25军穿过卢氏的四天三夜却深深地定格在人们的心间。一个雨后的清晨,我们慕名来到红色革命老区卢氏追寻当年那“红色铁流”留下的印记。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一路前行,一路寻觅,寻觅那一串串深深嵌刻在卢氏山谷间那突破艰险曲折、通向胜利的红色足迹。卢氏是河南省12个革命老苏区县之一,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五军长征曾途经卢氏并在此转战2年多。
85年前的一个冬天,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长征出发后,千里征战,一路拼杀,到达当时卢氏县叫河一带,准备直插西南方向的朱阳关,进入陕西商南县境内。然而敌情有变,红25军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走出了险境。在当地货郎陈廷贤的带领下,红军部队从叫河出发,沿小路由马印、姬家岭进入文峪香子坪、通河、大石河,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涧峡谷向西挺进,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路边,一株株翠绿的樱桃树生意盎然,一粒粒鲜红的樱桃果挂满枝头,远远望去,点点红果藏在绿叶下,煞是好看,犹如星星点点的火苗一般。点点星火,温暖心窝。朦胧之间,眼前的红樱桃化成了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闪烁在密林里,闪烁在小道上,闪烁在一颗虔诚追寻红色印记的心里。一直穿越在敌人封锁线上的队伍巧妙地避开敌兵的封堵,悄悄地行进在卢氏的险峻的山谷中,那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货郎陈廷贤冒着生命危险,以向导的身份,把这支突围而来的红军队伍安全地带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走出了山谷,走向了陕北,这位货郎也获得了“军中布衣第一人”的美誉。
我们无法想象那时红军面临的自然环境多么险恶,敌人的围追堵截多么穷凶极恶,我们只能从史书记载、老人的讲述中,用心去捕捉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官坡镇兰草红军小学原红25军军部旧址,那陈列柜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85年前红军走过卢氏的故事。站在小院里,细细观看着,细细品味着,那历史的风云仍然激荡在我们心中;认真聆听者,用心思索着,感悟着“红色铁流”在心中激起的情感波澜,想象着高举红旗的队伍蜿蜒在卢氏的山林之间。在文峪乡大桑沟村水峪河中游的一块十来米高的巨石根部,当年红军书写的“杀上前去”的标语仍历历在目。
一条清亮的小溪在草丛里欢腾奔流,似乎在吟唱着一支动听的歌。青山无语伴夕阳,红旗漫卷山岭上。春风拂来,春雨飘洒,唤醒的是大自然里沉睡的各色植物;红旗飘来,红军走过,唤醒的是劳苦大众心中多美好未来的希望。行进在山间小道,树木葱茏,鸟声啁啾,小溪淙淙,山花盛开,苍翠的帷幕里若隐若现地露出数间农舍。沿着当年“红色铁流”经过的地方,我在寻觅着,寻觅着,沉浸在激荡心房的红色回忆之中。猛然间,一抬头,我仿佛看到卢氏远山到处是红旗招展,到处是山花烂漫。
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歌声:“你在说我也在说哟喂,红军从咱家乡过,红军从咱家乡过,你在说我也在说,红军从咱家乡过, 通道转兵挽危亡,血染的杜鹃满山坡……”心中一动,不禁吟道:足迹寻游,红色铁流出山沟。
(谨以此文庆祝八一建军节)
2019年7月31日写于墨香斋1我喜欢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