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是可读作历史的

征文网 2020年4月11日文学快讯评论836 阅读874字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写的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的故事,主人公陈廷敬。康熙王朝风云际会,名臣辈出,却鲜有善终者,惟陈廷敬政声与清誉兼而有之,既具当世名,又享万世名。

陈廷敬二十一岁进士出身入朝为官,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及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晚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经筵讲官即为帝师,充任者必须学问淹洽、品端德劭。康熙皇帝曾嘉赞陈廷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陈廷敬到了晚年,康熙皇帝夸奖他:“卿为耆旧,可称全人”、“恪慎清勤,始终一节。”康熙皇帝还在赐陈廷敬的御制诗里写道:“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意思是说陈廷敬既像房玄龄、姚崇那样的太平盛世的宰相,又像李白、杜甫那样的大文豪。

世间没有无态度的写作。史家著史,采史即有预设;诗人作诗,诗即是言志;小说家虚构爱恨情仇,所浇尽为胸中块垒。写历史小说,择选哪位人物,摄取何种史料,都成了作家的态度。陈廷敬在朝为官五十多年,经历过的大事太多,详尽写来难顾首尾。我凭藉史料对他的评价,所述故事虚实互参,要紧的是刻画他的形象。陈廷敬的形象可用四句话简要概括:自古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古人所遗史乘,撰述皆有己见。后人研究出来的历史,依据故纸和考古之类,想象和臆断在所难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此论或许偏颇和武断,但也道出历史研究的某些真相。文学却可以更真实地记录历史,哪怕只是支离破碎的生活残片。读《诗经·采葛》,可以感受先秦男女恋爱的炽烈和缠绵;《桃夭》则让古人婚礼的喜庆场面历历在目;《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呈现的是东汉末年战乱后的萧瑟景象;杜甫、陆游皆具“诗史”精神,读其诗而知往昔之时事;皇皇巨著《红楼梦》,所述康雍年间的贵族生活,无任何历史著作可与匹敌。

可见,真正的文学(除去伪文学)是可读作历史的,历史小说更可读作历史,只不过是作家艺术处理过的历史罢了。华声在线 · 王跃文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