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桐口村

桐口村应该是因铜口岭得名吧。
《永明县志》(道光版)"铜口岭,距洪洞岭五里,自父子峰东迤至此,凡五十一里,都庞岭止,潇水经其麓,东北流入道州界。"
桐口村背倚浓荫葱郁的都庞岭,前临晶莹清澈的潇水河,依山傍水环境好、坐北朝南子午向,是江永县与道县的交界之地,潇贺古道道州进入永明县的第一道隘口,也是出永明县进入道州的最后一道隘口,古时曾经在此驻营兵把守。明末清初,明将曹志建曾在此驻有重兵与清军抗衡激战。清末农民起义红巾军也在此排兵布阵与清军激战。1934年9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曾经在此击溃国民党兵的堵截,并作短暂休整。
走近古村,最抢眼的莫过于在金黄色的稻田中那座别致的楼阁,高三层,呈八角形,正门上书"鸣凤阁"三个大字。此阁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建阁之因说法不一:有说是因旧时与北邻的道县桐溪尾村争山林而械斗不休,建阁以供瞭望的;有说是文昌兴学,祈盼人才辈的。鸣凤阁檐下的流水来自桐口源,终年不涸,注入潇水。据说当年任弼时同志路过并在桐口作短暂休整时,就住在鸣凤阁里。
在鸣凤阁不远处是卢氏门楼,正门前有一对旗杆石,上书"例授明经进士卢秉教"、"光绪乙丑年"字样,进入门楼是卢氏宗祠。卢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重修于明正德丁卯(1507)年,距今495年,嘉庆十八年(1813)又重修。据《卢氏族谱》记载:始祖卢绍基宋初任道州剌史。在任上,绍基举家从山东曲阜南迁,因有"遇口而居"的传统,故选择桐口村定居。至今,已延续40余代,有逾千年的历史。据说,千余年间,村里出过许多文武人才,仅明清两朝就高中进士7名。笔者查阅《永明县志》发现自北宋以降至清朝,永明县的48位进士中,宋咸淳十年确实是有两位姓卢的考中了进士,如果这两个进士都是桐口村的,那桐口村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进士村"了。
卢氏宗祠里面的"鸣凤祠",木架支撑的屋檐用曲木斗拱成"米"字形,支撑角度朝上,古典厅堂模样。整个大厅的木雕以"凤""雀"为主,也有龙、猴、花草等。由于村里流传着村上出过一名探花、六名进士的荣耀,所以在"卢氏门中历代先祖考妣之神位"的匾额上方,悬挂着"德劭名儒"、"敦义世家"、"笃义世家"、"隆养目痒"四块匾额,嘉庆十八年重修的"乡进士"匾挂在天井外侧上方。鸣凤祠大门两侧有大石鼓一对,上马石两个,显得威严庄重。
张衡《思玄赋》:"缅朱鸟以承旗".朱鸟者,凤也。无独有偶,江永女书作品中也有"亲娘留女过朱鸟"," 他家亦有朱鸟节,不比在家做女时"等唱词。而桐口村内的鸣凤阁、鸣凤祠及古民居的室内窗格窗花用凤、盘瓠、孔雀、喜鹊、葫芦等浮雕;门前两侧的石墩也是用凤、盘瓠浮雕。由此可见桐口村不仅是凤鸟崇拜,还有傩崇拜、盘瓠崇拜、葫芦崇拜等。所以是江永县保留百越文化最集中、百越文化与瑶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相生共存的典型村庄。
桐口村还是江永女书文化重要的流传地,桐口村的民间故事就有女书产生的来历的《盘巧姑娘造女书》。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上江圩的桐口岭的山冲里住着一户盘姓人家,盘姓人家生了个姑娘,出生四十三天就能听懂父母亲说的话,三个月就很流利的和父母语言交流。亲戚朋友都夸盘家生了个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好姑娘,于是人人都叫她盘巧。
盘巧姑娘,三岁会唱很多山歌,而且她一唱歌,百灵鸟都不敢发声了;七岁会绣各种各样的花,而且她绣的花,七邻八舍都感觉有香味扑鼻。盘巧长到十六、七岁时,样样女工都精通。她绣的桃子李子葡萄柿子,小孩子见了吵着要吃哭鼻子;她绣的山茶杜鹃月月红,蜜蜂蝴蝶难辨真假常常流连其中。结拜的姐妹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绣头巾、枕头、花边。新娘出嫁坐歌堂,一定要请盘巧领头唱歌。一夜唱到大天光,三天三夜接着唱,没有一句是现成话。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可能是天上的文曲星投错了胎,盘巧那么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一定能饱读诗书,考中状元。盘巧听了这些话心里很难过,但是性格倔强的她又暗下决心:"男儿有志在千里,娇娘岂可让须眉?"于是,盘巧开始注意观察、思考,在自然环境里,在现实生活中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记录生产、生活在的事物,比如写字用的原始工具(笔),是树枝或鸡毛一类的,盘巧就用一个"斜"笔画加两个小圆圈,表示是"笔"字了;用树枝或鸡毛在画花草等这些动作就是"写",盘巧也用一个"斜"笔画加两个小圆圈代表"写"字。这样日复一日的琢磨,盘巧想出了几十个"女字",并且教会了结拜姐妹了。
盘巧十八岁那年的一天,盘巧在桐口河边洗衣服,被到处寻花问柳的官府的"衙内"发现,当即把她抢到很远很远的道州府里面去了。盘巧被抢进官府后,整天哭哭闹闹的,"衙内"也怕事情败露,就将盘巧与跟着她一起进了官府的猎狗关进了一个大院子里面。
盘巧失踪了,家里的人很着急,结拜姐妹很想念,等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年又一年。时间过了三年,有一天,盘巧的父亲突然发现与盘巧一起失踪的猎狗回来了,口里还叼着一封信,打开一看,像是鬼画符一样的,一个字也不认识。正当父亲想把那封信扔掉时,盘巧的结拜姐妹拿过信仔细看,好像是盘巧"想出来"的字,有些字认识,大部分不认识。看到有"到洲",姐妹们就跑到浦尾河洲上去找,找了三天达六夜,也没有找到。后来,有人想起是不是去了道州?于是,让猎狗带路,就将盘巧姑娘救回来了。盘巧姑娘被关在道州府的深院里面三年,造出女书一百零八个字。她回到桐口后,把自己三年造出的字和编出的女书歌教会了结拜姐妹。从此,江永女书就在永明河流域代代流传。
女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历史的古孑遗,是江永妇女创造的世界奇迹。女书产生于何时,是一个千古之谜。
每逢坐歌堂、斗牛节或农闲时,桐口村的妇女们和浦尾、夏湾等村一样,会聚在一起,或用纸、或用扇、或用帕,或织、或绣,以母教女、姊教妹、姑姑教侄女等方式,仍然在一代一代的将女书传承下去。
青砖黛瓦古巷道,令人回味古朴典雅;门楼牌匾闩马石,唤醒后人去寻觅曾经的荣耀繁华。阁楼俨然如昨,宗祠仿佛依样,溪水淙淙一晃千秋,和大多数历史文化村落一样,有人惋惜散落古村旧居的远离,有人兴叹新时新风新居正林立。古风新韵、古韵新风,都在这桐口村里。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