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只能目存

羑河纪事二七二历史有时只能存目文生新的一年,老明回到村里,找老文闲聊。老明问:你在想什么呢?老文说:没想啥。老明说:说点历史吧。老文说:三句不离本行。老明说:在别人面前不敢说,在你这个半吊子面前还可以卖弄一下。老文说:俺在想,自秦以来,实行中央专制,为什么还要说是封建社会呢?老明说:现在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政治正确的产物。老文说:啥意思?老明说:有外国学者说,中国是个伪装成一个文明的国家,你要知道,国家是近代的产物,之前,只能说是文明及其辐射的地区吧。老文说:你是说,文化圈?老明说:中。老文问:啥形成的?老明说:文、武,或文武并用。老文问:文化圈的更迭。老明说:同样是文、武,或文武并用。老文说:中华文化圈以文为主,三皇五帝的更迭以文为主,形式是禅让。老明说:理想是这样的。老文说:秦汉以后是武为主。老明说:骨子里还是以文。老文说:文武兼备。武是文的后盾。老明说:为什么说秦以后还是封建呢?这是因为近代国家的概念出来以后,我们就只讲中心地带实行专制了,不讲对周边的封建了。相关国家也不同意这样讲他们的历史。老文说:历史就是历史。封建是封土建国。老明说:封建实际上是中央没有能力直接管辖的地方,只能由地方代行。老文问:特征呢?老明说:一、向中央定期进贡。二、政权更迭时向中央各案,经中央批准才合法。三,接受中央文化。老文说:不一定是中央征服之地,还有自愿归顺的国家。老明说:是。老文说:历史变化呢?老明说:说来话长。老文说:你慢点说。老明说:先从朝贡体制说起。朝贡体系的雏形是古代中国的畿服制度。即中原王朝的君主是天下的共主,中原君主在王国的“内服”(中心地区)直接统治,对直属地区之外“外服”(边缘地区)则由中原王朝册封的地方统治者统治,内服和外服相互保卫,由此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概念。《禹贡》中记载了“五服”制: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不同的服,负有不同的向中央进贡的责任。在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播过程中,或中心“内服”统治区域不断扩展,许多“外服”地区慢慢变成“内服”的一部分,同时不断形成新的“外服”地区。或中心不断萎缩,如东西周。或为内服或外服取代,如周代商,秦代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华夷之辨”。  商朝建立了“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的内外服制度。周代商后,将这一制度细化,详细规定了各服的贡期和贡品的种类,还第一次提出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的概念,将这一制度推广到更广阔的中原王朝尚未实际掌控的地区去。秦之后,形成了中央加属国的封建模式。汉武帝击败匈奴开通西域之后,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进一步确立。在这个体系中,中原政权和其他诸国以“册封”关系为主。即各属国承认中原政权的共主地位,并凭借中央政权的册封取得统治的合法性。中央政权对各地方政权往往直接封为“某某国王”,如“汉委奴国王”、“南越武王”、“疏勒国王”等。各受封国对中原政权按照不同的要求负有进贡和提供军队等义务。“属国”还是中央王朝为安置归降的边疆民族设置的一种行政建制,与郡同级。至汉末,北、西、东的三边边境设置有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为、广汉、蜀郡、张掖、居延、辽东等属国,大者领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有的小郡在属国之内,如龟兹属国作为上郡的一个县存在。属国设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属国都尉属中央任命,其治权如郡太守。西晋末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前后大举进入中原中枢地带,原有的册封体系随之崩溃。隋朝重新统一之后,朝贡体系得到恢复。之后,各王朝强盛时,朝贡体系得到恢复,王朝衰落时,朝贡体系随之解体。中央朝贡体系解体时,产生了很多次级的朝贡中心。即同时有多个政权均声称自己是中华正统天下之主,要求周边诸国朝贡,各小国往往只得同时向多个大国朝贡,还有一些国家一边接受朝贡,一边又向更大的政权朝贡,这样朝贡体系呈现出多元的网状特征。在唐朝国力鼎盛时,日本、渤海等国也力图成为次级的朝贡中心,互称对方的使节是“贡使”。用西方的话说,我的附庸下面还有附庸。后来中原政权采取“羁縻”政策取代原有的册封制度,特点是,封赐时封王号的同时,还赐官职,比如南朝宋顺帝就曾封百济国王为“镇东大将军”,封日本为“安东大将军”。唐朝普遍封赐各属国以地方首领官职,设立羁縻州、县。如渤海被封为“忽汗州大都督”、疏勒被封为“疏勒都督”等等。唐朝羁縻制度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要求其忠于中原政府,不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一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渤海、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其首领的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一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宋朝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一种情况的羁縻州、县的控制,在部族首领之外,加派中原政府任命的监管官员,到元代逐渐演化成土司制度,实际上将其纳入了中原政权的领土之中。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明确把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告诫子孙:这些蛮夷国家如果不主动挑衅,不许征伐。朱元璋还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明朝永乐年间,随着郑和船队对印度洋的巡航,以及永乐帝朱棣对北方蒙古势力的扫荡,朝贡体系达到了它的巅峰,向明朝政府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了65个。同时,日本对琉球、朝鲜;朝鲜对女真,越南对占婆、南掌等国,也都提出了朝贡的要求,形成了数个次级的朝贡中心。在厚往薄来政策引导下,一些国家对明朝的朝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贸易往来。不过,明朝中后期的海禁政策,使得朝贡几乎成为这些国家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唯一手段。清朝保留了明朝的朝贡体系,只是要求各国缴还明朝的封诰,重新领取清朝的封诰,由理藩院和礼部分别管辖。蒙古、西藏等地与内地的往来视为国家内务,由理藩院管辖;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来往,视为独立的外国,由礼部管辖。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纵观各朝史书记载,中国皇帝最得意最荣耀的一句话,就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不过有时也为“厚往薄来”所累。北宋时,朝庭回赐是按照使团人数来的,为了得到巨额回赐,各朝贡使团都想方设法增加人数和进贡次数。之后北宋就限制使团人数和进贡次数,防止回赐成为过大的财政负担。明清时期也是如此,对各国使团的人和进贡次数都有不同的限制。随着欧洲国家逐渐同东方世界直接接触,国际不同体系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十七世纪中期,俄罗斯沙皇派遣使节,要求顺治皇帝向其称臣,成为俄罗斯的殖民地,这当然顺治皇帝被拒绝。经过长期的武力冲突和外交斗争,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实力。1689年,中俄按照欧洲国际公法的惯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立了两国的平等地位。之后,欧洲势力逐渐蚕食了中国周边的各小国,使得朝贡体系内的成员大幅减少。清朝中期,朝贡国减少到七个:朝鲜、越南、南掌、缅甸、苏禄、暹罗、琉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首次以文字规定了中国和外国的不平等往来,中央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破坏。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朝贡体系被一个又一个条约削弱。随着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朝贡体系内最后的成员越南和朝鲜也脱离了这一体系,朝贡体系彻底崩溃。在欧亚大陆上,宗藩关系并非华夏独创。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有各自的“天下”体系。但历史悠久的,还是东方的天下体系。以现代眼光来看,宗藩关系,是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松散联盟。宗主国需要藩属国作为自身的战略缓冲地带,决不容外来势力挑战,如明朝多次在朝鲜与侵吞朝鲜的日本打仗。而藩属国也需要宗主国的认可背书获得当地政权的合法性。老文问,说到朝贡体系崩溃时,往往同时有多个政权均声称自己是中华正统天下之主,这是什么回事?老明说:这个在朝鲜非常突出。明亡后,朝鲜多年高规格祭祀明朝皇帝,士人民间以明朝年号做记录年号。原因在于朝鲜认定清朝统治者是蛮夷,不符合“春秋义理”。所谓“春秋义理”,南宋朱熹的阐述在朝鲜士人中最具影响力。具体主张为:“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贼霸而已。” 春秋大旨分为三大观念:1.正统观。诛杀乱臣贼子,维护王权的正统观。2.华夷观。内中国,外夷狄,尊王攘夷的华夷观。3.仁政观。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的仁政观。朱熹的思想于13世纪末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征服了朝鲜士人。14世纪末期,李氏朝鲜王朝建立,朱熹思想被进一步确立为士人指导原则、国家指导方略。柳重教作为朝鲜著名的性理学家,其观点极具代表性。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可分为三类:1.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的王朝,如夏商周。2.统而不能一的王朝,如蜀汉、六朝。3.不得其正的王朝,如元、清。17世纪的朝鲜士人成海应认为:“得天下而无纰议,人戴之如三代之盛,唯汉与明也。” 朝鲜为什么对明朝有如此高的评价?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朝鲜士人视角来看,这是正统中华之师与朝鲜正义之士携手抗击蛮夷(蒙元),扫除高丽傀儡政权,重塑河山的史诗开端。自号“小中华”的朝鲜士人对于明朝册封国号还进行了深入解读。朝鲜士人传说檀君(朝鲜始祖)于公元前3333年出世,与尧有涂山之会,开启了朝鲜半岛与中华之交往。周朝初年,箕子受封于朝鲜半岛,使朝鲜半岛拥有一位可以与中华远古圣人相提并论的开国之君,一度成为朝鲜证明自身为“小中华”而非“蛮夷”的钥匙。朝鲜士人视明朝册封的“朝鲜”名号如瑰宝。这预示者朝鲜王朝是承接远古的檀君朝鲜、箕子朝鲜的古老血统。发展到后来,有士人声称朝鲜是从华夏边缘中唯一成功由夷狄进化为华夏的政权。在明朝灭亡后,更是唯一的中华政权,其中华典章文物之保存,一如春秋时“鲁存周礼”。清朝崛起于偏远的建州,朝鲜从主子到兄弟再到藩属,对于自诩“小中华”的朝鲜,很长时间难以承受。又如日本大肆宣称“崖山之后无中国”,以儒家文化的继承者自诩。老文问:好多年前,在课堂上学的是“五阶段论”。老明说:当时讲每个国家都这样,现在看来不一定。老文说: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国家形式是封建的,不过秦汉以前是朝小野大,秦汉以后是朝大野小。现在出于政治正确,我们只能讲朝大的方面,野小的方面就忽略了,但不等于不存在。老明说:所以说,强调中国传统社会是封建社会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老文说:有时历史只能是名目上存在。 羑河纪事系列均为原创2022年1月3日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