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我从来只听从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征文网 2019年10月6日文学快讯评论1,538 阅读1889字

柔情细腻,崇尚优美,豪情奔放,天然幽默,这些美好又看似有些矛盾的词汇常常是她身上的代名词。她是张抗抗,生于南方,长于北方。

她曾说自己是个“跨地域”作家,像一条河从广东发源,流经江南,一直流向了遥远的东北平原,最后辗转回到北京的“运河”。历经匆匆岁月之后的她,眉眼之间更多了细腻与从容。

01、从热爱到职业

梁晓声曾说自己走上文学之路是受到了张抗抗的影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前往北大荒的人们在月台上哭成了一片,可张抗抗不同,许是因为诗和远方的召唤,她包里揣着的《青年近卫军》,在杭州静静地等待起航,远方的远方铺满了鲜花。

黑土地上,日复一日,凛冽的寒风和烈日炎炎的烈日相织。在这无边的岁月里,张抗抗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篇短篇小说《灯》,从而被选去进修编剧专业。

写作改变了命运”,无数的知青在文字中看见了希望,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成为他们笔下的素材,一一被记录。

多年后再谈起,张抗抗笑着说:“我那时写作,完全因为热爱文学,希望在文学世界里寻找安慰。”

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文学始终在她的身边。张抗抗的足迹遍布了南方与北方,南方孕育了她的血液,北方重塑了她的骨骼,她用她手中的笔去描绘了她所经历的种种美景之地和所遇见的可爱之人。

在她新作《南方》《北方》的自序中,她这样写道:“杭州是我的原生血肉,黑龙江是我的骨骼,北京是我的大脑和心脏。”张抗抗用文字承托着所走过的南方与北方,相互交织,细腻温婉与粗狂豪放相融,两种语言的交替切换。她徜徉在这片世界里,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极具快感与欢乐。

02、写作源于生活

或许北大荒的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苦难的,但对于张抗抗而言,这种源于生活的苦难为她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反而成为了她弥足珍贵的回忆。

强韧的性格和对文学的坚持,从她踏入北大荒的那一步起,冥冥之中两者之间就有着切不断的缘分。初入北大荒,张抗抗抱着体验生活的态度,她深谙写作来源生活,她要走到生活中去,“去了解人生,将来可以写东西”。

在北大荒的一次次磨炼中,使她拥有了极强的文学意志力。往事艰难坎坷,但回忆温暖如初,时至今日,张抗抗依然怀念北大荒草甸子里的野花,清澈的河水,自由自在的鱼儿,白晃晃的冬天雪地和清冷的空气,这些美丽的瞬间与流血流汗的日子不断交织重叠,构成了记忆中不可忘却的北大荒色彩。

在《缤纷西域》中,她写道:“色彩不是外衣不是表象,年复一年,色彩一寸寸生长于它的内心,那是苦难中璀璨的希望。”当她走过了很多风景,遇到一些人之后,她更加确信色彩包裹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气韵和魂魄的美好。

心中的色彩可以传递心灵的全部情感,丰富而热烈,她始终如此,欣赏美,热爱美。

在京郊的别墅中,美丽的景致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花、草、景相互协调,其乐融融。听说,她家的花都和主人贴心,有一次张抗抗过生日,书房中一盆从未开花的剑兰,恰逢此际吐出了六枝香花,大展芳颜,如此可爱至极。

03、“我从来是听从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曾经有人问她:“作为一个女作家,你认为一个女人在家庭中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张抗抗回答,无论是怎样的位置,她都需要一个自我的认知,坚守住这一条,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

一个女人,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受和感悟生命。要将柔软与柔韧相结合去成就更深层次的自己,柔软而富有弹性与张力能使一个女人更加独立于家庭独立于世间。

无论是男人女人,都应该顺应自己内心的声音,去选择,去尝试,去生活,生活。她相信,“一个人真正的对手,解放的道路上最顽固的障碍,是自己”。

张抗抗渴望战胜自己,战胜人性中那些与生俱来的和后天习染的弱点。

人们常常会陷入鱼与熊掌的矛盾之中,还有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利益冲突。张抗抗和她的文字无一不在向世人赤裸裸得展示自己内心率真的自省和坦诚的自我剖析,这不仅仅是女性自由的获得,更是“人”的自由。

“我至今依然坚持认为,只有在一个男人和女人都能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社会中,女性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

“在我的生活中,家庭、爱情亲情、友情都很重的,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喜欢整洁,喜欢生活的规律。”

“如果这是她自己的选择,那我都给予支持。”

…………

她紧紧握住自己手上真挚关系的存在,它们互相牵制是她人生和写作中都不可被替代的部分。在行文与行事中,她始终坚持内心的声音是最好的声音,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岁月悠悠,如今流淌在张抗抗心里的是更多的温柔和平静。“人生已过大半,很多事情都已经无法再重来,我只好安慰自己定下心来,做一条宽阔平缓的运河了。”流年似水,斗转星移,张抗抗和她的文字依然熠熠闪光。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