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为什么走红世界

征文网 2016年6月27日文学快讯评论2,305 阅读12124字

前文既然说到类型化小说,那就不妨举个例子。

2005年,美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由她在两年前的一场梦唤起的灵感开始创作了一部长达五百页的小说《暮色》(Twilight),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之后,立即在整个西方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之后,作家又接着往下写,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开始构筑这个后来被称为“暮光之城”的系列惊悚奇幻小说,之后的几年当中,作家又写出了《新月》(New Moon)、《月食》(Edipse)、《破晓》(Breakong Dawn)、《午夜时光》(Midnight Sun)、《布里坦纳第二次短暂生命》(The Short Second Life Of Bree Tamer)和《背色》等成系列的小说,从而完成了整部“暮光之城”的小说构造。小说出版之后,立即在美国和全世界形成畅销,到目前为止,这部系列小说在全球的销售总量已经超过一亿册。这样的畅销书自然会引起不甘寂寞的好莱坞的强烈关注,果然,小说立刻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由外表华美的青年演员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和罗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分别扮演男女主角,电影的问世进一步加大了这个“暮光之城”的影响,成为继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神奇小说《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之后全世界新流行文化的地标性产品。中国也是这个小说的引进国,由接力出版社于2008年引进了中文版,同时电影版则也随着网络自由下载的快速传播,成为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追逐对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讲述鬼怪的小说会引起如此高涨的热情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掀开历史来认识其中的奥秘。

“暮光之城”究竟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会那么吸引人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名叫贝拉·卡伦(Bella Cullen)的年轻女孩子到学校读书,被同校的俊朗的男生爱德华·卡伦(Edward Cullen)所吸引。而爱德华·卡伦也深深地爱上了外表同样俊美甚至时尚的贝拉。之后,贝拉发现这个爱德华·卡伦的家族原来是一个狼人群族,具有着骇人的吸人血的嗜好,贝拉因此陷入了被吸血鬼追逐的危险境地。而在这个时候,爱上贝拉但同时也还没有摆脱吸血本性的爱德华·卡伦则发现了良心,以爱的本能战胜了自己的狼性,挺身保护着无辜单纯的贝拉,与其他属于他的亲人的狼族之间展开了殊死较量。

在西方文化当中,吸血鬼的故事(A Vampire Story)以及狼人(The Woif Man)和木乃伊(Mummy)被并称为西方文化中最神秘也是最经久不息的主题,西方无数艺术作品都会反复地给出自己的解读。几乎是从中世纪开始,这样的文化传承就从未熄灭过,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写过类似作品的大家。而西方的读者和观众也就被这个传说逐渐地塑造成为一个相信这个神话的民族。在这样的文化塑造下,吸血鬼的故事就成为西方文化当中的核心传承,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科学如何发展,吸血鬼都依然存在,都会现身。

值得注意的是,斯蒂芬妮梅尔在新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她将狼族的家族贴上了新的标签,给爱德华的父亲和姐妹之间编撰出“拥有永远的十八岁外表”的传奇经历和本事,还为爱德华的几个妹妹编织出他们出生于八零后的身世,这些都大大地激发了现代美国青年读者的兴致,他们完全把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做是现今社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故事,不由自主地置身其中,据说很多美国青年在看过电影之后都无法自拔,想象自己也同样陷身在被狼群侵犯的危险中的恋爱,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与西方文化中这些经久不息的传说相比,中国文化中也有着很多不被遗忘的传说,比如像白蛇传和聊斋志异中的鬼怪故事,同样也是渗透在中国文化血液中的核心部分,但可惜的是,中国古老文化则被博物馆化了。没有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这与我们中国作家的想象力欠佳以及过于机械地分割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观点是有关系的。更与我们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管理观念有关。

随着中国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我相信,重新唤起中国作家继承自己民族的传统,续写历史文化新传说的积极性必将产生,而中国青年作家的想象力与才华一点也不会输给西方作家,像南派三叔写的新兴传奇小说《盗墓笔记》系列我看也具有着同样的文化传承力,如果中国的影视界能给出同样精彩的演绎,我想那么中国的观众则必定会被召回到电影院里去。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影响外国文化的时刻也就随之出现了。

我们现在如果打开中国的网络文学网页,也可以看到无数类似的作品,篇幅巨大,内容庞杂,据说写得也是十分有趣。我曾经下决心阅读了其中的一些作品,我发现,这些作品的作者其实很有才华,悬疑与想象的部分也写得很有一些深度。可是我一直疑问的是,为什么这些作品无法产生像《暮光之城》这样巨大的影响力呢?最终的结论是,我国类型化小说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整个社会尚未完成对类型化文学的欣赏习惯和消费准备,因此,对这些作品以及作家的盛赞只能是限于很小一部分粉丝当中。正如我前文中所谈到的观点那样,我们不用过于担心我们国家中类型化文学这一块搞不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无数年轻作家的不懈努力,这种局面会发生变化的。我们中国迟早也会有我们自己的“暮光之城”的。文/魏心宏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