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在南京举办中国文学“走出去”座谈会

征文网 2021年6月14日文学快讯评论189 阅读1713字

6月4日至5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南京举办中国文学“走出去”座谈会。刘震云、毕飞宇、麦家等著名作家,部分高校文学翻译家和学者,全国主要文学出版机构负责人,部分作协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座谈会上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讲话精神,用文学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承担建设文化强国重任,积极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他强调,做好统筹规划,在作家作品、翻译、推介、国外受众、市场运作、政策机制等各个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方式、力求传播实效,积极稳妥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

刘震云表示,文学交流是最便捷的一种交流,文学可以使一个民族更快地了解另外一个民族,中国作家多倾听国外读者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理解,对中国作家的创作很有启发。毕飞宇认为,文学交流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可以求同存异,可以让中国作家和其他国家普通人的生活有所关联,能够接触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当中相互磨合、相互欣赏。麦家提出,我们所讨论的“走出去”就是要让世界接纳中国、喜爱中国。要使我们成为世界的重要一部分,文学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我们需要把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推介出去,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鲁敏则感受到近几年国外出版社和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热情,认为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都有需求,建议加强版权代理之间的合作,注重培养青年汉学家队伍。

来自中国外文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中国顶尖作家的创作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优秀翻译资源的稀缺是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障碍。他们提出建立翻译人才数据库、组织文学翻译比赛、设立对外翻译奖项、培育中外合作翻译机制、开展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等建议,呼吁挖掘和培养翻译人才,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支撑和保障。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介绍了杂志外文版在推介中国作家作品、团结培育国外翻译人才等方面的经验。他认为,中国文学外译需要精心策划主题、组织内容、创新形式,依托汉学家进行本土化转化,准确表达出中国人的感触感悟,才能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有效对话和交流。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肖丽媛介绍说,目前国内出版社不仅积极推广本社拥有版权的文学作品,也尝试代理其他社的版权作品,同时利用新媒体实现全IP运营业态,开辟多元化“走出去”渠道,其中“中外出版同题互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多家文学出版社在发言中都提到,文学作品外译成本高,版税收益少,与国外出版社和翻译家的合作也存在各种风险,出版社的“走出去”业务有较大的经营压力。大家建议由中国作协牵头成立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联合工作组,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作家作品推介平台,向各方推荐翻译作品、优秀翻译家、国外出版机构、国际传播渠道等,打破版权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利用宝贵资源鼓励国内出版社开展“走出去”工作。

陕西、山东、上海、四川、广东、福建、广西、南京等地作协负责人一致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希望在中国作协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积极向国外推介各地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塑造丰富、多元、繁荣的中国文学形象。

胡邦胜在总结时指出,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线下交流模式的严重影响,中国作协近期举办了一系列中外作家视频对话活动,确保文学对外交流不停顿、不断线,取得了明显效果,接下来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梳理,提出规划,稳步推进,力求实效。他介绍,中国作协将通过成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建设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国际文学交流中心,举办中青年作家国际传播培训班、文学版权贸易研讨班等多项举措,打造“中国文学周”、“翻译家工作坊”等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对外交流方式,提升中国作家及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作协承办。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家龙等出席。来源:中国作家网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