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作家埋没于文学史

征文网 2021年8月13日文学快讯评论168 阅读1684字

康普顿·麦肯齐爵士(Sir Compton Mackenzie,1883—1972)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耀眼而别致的明星作家,弱冠之年就以几部长篇小说成名,尤其是《罪恶之街》更是轰动20世纪初的英国文坛,以反传统的文风令文坛刮目相看。老作家亨利·詹姆斯在《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慨然撰文,在称颂了威尔斯、贝内特、高尔斯华绥和康拉德等大作家之后,又赞扬了当时他认为最有前途的第二梯队四个青年作家,其中麦肯齐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吉尔伯特·坎南和休·华尔普尔,末尾才是当年以《儿子与情人》初露锋芒的劳伦斯。

多少年过去,这四个“第二梯队”的小伙伴,只有劳伦斯还“名垂青史”,任何文学史都必然有他一章专论。麦肯齐还偶尔会出现在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中,占有一个若有若无的位置,另外两人都销声匿迹了。这一方面说明了时间的大浪淘沙,文学史对作家筛选的残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学史有时很不公平。在国内出版的权威的王佐良版《英国文学史》里,也毫无麦肯齐的踪影,但其主编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总算有大半页介绍了麦肯齐,基本是将他定位为通俗小说家和电影剧作家。

其实麦肯齐生前身为作家一直风光无限。从年少成名一直到耄耋之年总共出版了113本各类著作,包括小说、诗歌、儿童文学、文学评论和大型回忆录,被称为“小说家、诗人、随笔作家、回忆录作家(memorist)”,风靡英国文坛,晚年更是以文学评论家和电台广播与电视节目主讲的身份华丽亮相媒体,不到50岁就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以及各种文学和艺术学会主席之职,在文学艺术界可说是“呼风唤雨”之人。1952年就以其文学成就获得女王荣誉奖,被册封为爵士(Knight Bachelor),从而获得Sir的名头。历史上获得这项荣誉的文体界人士包括贝克汉姆夫妇、女作家罗琳和中国作家金庸等。

麦肯齐成绩斐然,名声显赫,又长寿,绝对是吉人天相。虽然难进文学史,但确实创下了非凡的文学业绩,广受读者和电影观众欢迎,进不进文学史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其实成就稍逊于他但也很卓著的现当代文学家可以说在英国也有近百位了,真正沉淀到文学史里的为数寥寥,不过是乔伊斯、伍尔夫夫人和劳伦斯等几个“现代经典作家”而已。但英国文学界最活跃的其实是无数包括麦肯齐这样的准一流和二流作家,这个基数非常之大,因此很值得研究和挖掘,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英语成语里有“年少圣徒老来魔”(young saints,old devils)之说。但麦肯齐则恰恰相反,年轻时风流倜傥,反叛传统,经常身着绫罗绸缎或高档时髦服装出入各种场合,貌似纨绔公子,十分抢眼。其小说因为言涉情色还遭下架过。随着年龄和阅历渐长,他逐渐变得沉稳优雅,最终成为文学巨擘,万众敬仰,可说是老来成圣,对流行的事物冷嘲热讽,如看到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辩护成功后满面红光的大律师戈丁纳,就讽刺其“得意忘形样儿”,颇为不屑。

麦肯齐出生于戏剧表演之家,父母经营一个著名的剧团,可以说他是伴随着话剧长大的孩子,自然在语言和人物塑造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也养成了衣着光鲜亮丽的习惯,举手投足都有伶人范儿。他毕业于英国顶尖男校——伦敦圣保罗学校,后又毕业于牛津莫德琳学院,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对语言的敏感,从事小说创作便迅速蹿红。有人说他的戏剧家庭背景让他本能地注重小说的情节性、语言的准确性和戏剧效应,就是要像戏剧抓住观众的视觉听觉一样“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所以他的作品总体来说是“好看”畅销的那一类。而他的戏剧天分施展到剧本创作和改编上,就更是如鱼得水。《激情私奔》《狂欢》和《罪恶之街》以及电影《拯救沉没酒船》等为他赢得声誉也带来不菲的版税收入,是当时极具商业价值的大作家。

成名之后他稳坐文坛巨擘交椅,又以精准的记忆力和雍容大气的文笔从事自传体小说和回忆录写作。其百万字巨著《爱风四面吹送》写尽了当时欧洲文坛、政坛和知识界的名人趣闻轶事。而最后的十本传记《我的生活与我的时代》更是为自己的一生和英国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栩栩如生记录,无愧于“回忆大师”之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黑马(系作家、翻译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译审)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