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段奕宏:创作应该有孤独无止境的追求

征文网 2021年9月17日文学快讯评论313 阅读5092字

【对话】

寻找质感

澎湃新闻:是怎么看上这个剧本的?

段奕宏:最早觉得这个剧本挺带劲,然后就跟编剧聊一聊。后来改变挺大,原因就是越聊越深,我们各自的想法,网剧的追求,人物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做一部作品的核心力量是什么,不能只是被某个桥段所吸引,忘掉了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我这些年来选择剧本上的一个侧重点,可能在我看来,这已经超出了一个演员创作的空间和兴趣。

澎湃新闻:这个剧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段奕宏:由于演员这样的一个工作,我接触过不少警察,包括刑警,我发现他们在坚持自己的信仰上面,确实是令我非常钦佩的,有很多真实的故事,确实要比一些影视作品要更加感人。这个东西挺吸引我的。因为这个剧里面有一个警察也在追案,我是在想一个什么样的信仰,放他到没有经历过的空间和时间里面,他还在坚持,如果放大,这还能不能经受得住讨论?灵魂的拷问,信仰坚持类的拷问,还是人格的拷问?

只有遇到了棘手事件的时候,才能彰显你更能看清自己。我想,就像一个老司机,没有遇到险情的时候,你没法去衡量和评判我是不是个老司机,有没有一个高水准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能力。

面对一个作品的时候,我想应该去追求的,不是在情感上和职业性上概念化、同质化,而是要避免同质化,去细分它,去追求的是根儿上,逻辑上的东西,要寻找质感,比如信仰的质感,职业的质感,还有生存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一种质感,这样的质感,会带来避免同质化的一种可能性。

澎湃新闻:怎么去避免同质化呢?整个剧的风格上东北气息真的特别的浓。

段奕宏:我觉得是这样,人物是一方面,另外,我们在着手从最开始做这个剧本的时候,还是从大的方面去着手。不瞒你说,李慧炎其实是放在后面去考虑的一个人物,他都是在周游之后才考虑到的。
周游整个的节奏和事件是带动整个作品的,而整个作品的追求又是在这个人物之上,我们当时是从大块的方向先去着手准备,再放到主要的角色里面,再放到身边所发生有关联的这些角色上面,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不去考虑和细琢磨。

说到质感,比如你说的东北气息,要感谢地域,我们选择了东北去让故事发生,又选择了雪景。这块地域,延吉那个时节的气候,我们要重新发挥一种想象和创造力,很多地方是根据环境地域去生发,再去创作的,再去细化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化机会。

澎湃新闻:进入这个项目之后,你对于剧本也带来了一些意见,有提出过什么改动方向或者说增色的部分?

段奕宏:我是从做剧本一直开始就在,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方向都算是吧,你让我细说我改变了什么,我记不住了,太多了。

澎湃新闻:这个剧是你第一次做监制,把李慧炎放在最后考虑,是不是因为你还承担了监制的责任,想先考虑别的角色?

段奕宏:你这个问题我得这样回答你,因为编剧他很看重周游这个角色,所以从一开始写的时候,剧本的着力点都在周游身上。我们作为团队,我是觉得用周游这个人物,能吸引到更好的演员来演,所以我当时没有让他分散注意力放在李慧炎身上,我就认为这是编剧的一种写作习惯,或者喜好也好,去专门关注周游这个角色。

澎湃新闻:既然周游是着力点,当时没有想过自己去演周游这个角色吗?

段奕宏:我希望通过一个就在文本上就已经很成熟的角色,去吸引一个更好的男演员来演。

澎湃新闻:为什么当时想要担任监制?这是你首次做监制。

段奕宏:其实一个身份的转变,多一个身份的标签,会给我带来困惑。但后来我想,那就努力让最后的结果有说服力,让观众的反应去淡化标签,坚持还是不坚持,还是最终的结果最重要。我发挥创作者的创造力去加持一个作品,或者坚持我对自己作品的追求,可能比纠结监制这个标签更加务实。所以要问说我做监制是如何支撑下来的,我到最后也没有觉得自己是身兼两个身份,我只是把自己回归为一个创作者而已。

澎湃新闻:在现场会不自觉去把控关注更多事吗?毕竟还是有责任的压力。

段奕宏:你为什么要说不自觉?你觉得作为创作者,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什么话?所以说你还是被一个所谓的演员也好,美术也好,监制也好的身份和框住了,认为监制该说什么话,导演该说什么话,美术该说什么,演员该说什么话。

我也遇到过有些人,认为好像演员不应该参与太多,可是我想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一个作品固然是导演的作品,可是导演信任我这样的演员和创作者,那么我这个演员,或者说我这个美术,是不是可以参与得更多一些。

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声音,觉得演员应该说演员的话,那么谁规定演员应该说什么?我们回归到一个创作者,作为创作者,你想到了就应该表达,如果我作为导演,我作为监制,我简直求之不得有这样的创作者,给我不同的声音和判断。就像现在我们在乎观众的声音,有时候感觉观众的点怎么这么棒,我们怎么没考虑到。

人的思维和思想,真的是可能性很大。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如果我们都忘掉所谓的身份,不享受所谓的大牌大咖待遇,我们只回归到一个简单的创作者身份,我们都有权利甚至说都有义务,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当中,开发大家的集体创造力,去寻找一个独特的、别致的、高级的创造想法,这样为什么不好?

澎湃新闻:这次在东北拍摄特别冷,我觉得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冷,是不是对于演员来说,现场挺艰苦的?

段奕宏:如果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之下,被我们这些演员演出了不可信,观众感觉不够冷,是不是我们的失败?在这么一个地域拍摄,应该是求之不得的,所以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确实是有,我觉得达到了现在这样,最后观众看了不跳戏,相信角色的境遇,相信有这样的人物,有代入感,相信真实,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澎湃新闻:刚刚你提到观众的声音也特别重要,从开播以来,你作为创作者之一,是不是有关注到观众的评价或者弹幕?像这种探案剧,观众的讨论相对比较多。

段奕宏:弹幕我没有看,但是我觉得能接受你们澎湃新闻的采访,应该是觉得你们也注意到了。

澎湃新闻:你塑造过很多个警察,但是在李慧炎这个角色上你是怎么去想的,他和我们印象当中去办绑架大案的警察不一样,包括在面对案子的反应上,也不是特严肃沉重。

段奕宏:对,不一样,因为他的生活状况不一样。他是生活在一个大杂院里面的警察,所以根儿上的逻辑,根儿上的生活气息不一样。 在创作人物的问题上,说起来话就特别长了,我觉得作为演员,创造一个人物是各种各样的方式,我就不在这细说了。

没想到“兄弟们”来助阵

澎湃新闻:整个剧作当中,对你来说比较有挑战性,或者个人比较喜欢的段落是哪个呢?

段奕宏:我喜欢整个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思维的维度的延伸,一个深度挖掘的机会,跟这些具有创作力的主创在一起工作,经历了将近80来天,记忆犹新,足以让我更加的热爱这个职业。

澎湃新闻:有很多戏份,我个人猜测是现场发挥的,比如说在教堂当中,李慧炎和任邢军唱歌交流,任的扮演者张国强也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演员,是不是现场有多次因为默契诞生的即兴片段?
段奕宏:创作就是这样,好的演员在一起,好的气氛都会随时随刻有,会诞生这种即兴发挥,那首歌如你所说,确实是即兴发挥的。即兴发挥的东西很多,包括我跟他在烤炉边的沙发上,那些戏也都是即兴发挥的。首先创作团队是鼓励这样的即兴发挥的,然后我们会再去选择用不用。我作为演员我也很喜欢这种和演员的即兴碰撞。

澎湃新闻:除了张国强,还有其他《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演员这次演了《双探》,是你当时想要去联系大家一起来参与创作吗?

段奕宏:准确说,是他们“自我推销”来的,不是我邀请来的,我不敢奢望去消耗兄弟们的这种情谊,因为我对《双探》最后的结果难以预料。国强是第一个打电话进来的,然后邢佳栋、高峰,我又主动去邀请了刘威葳。他们都是主动请缨的。

他们说老段第一次当监制,应该力挺一下。作为我个人,我根本就不敢去想去集结他们的力量。正如佳栋说,老段你就是想得太多,你不要想太多,当监制不容易,兄弟们应该力挺,我不挑角色,坏人好人不在乎,有几句词的也行。这个话让我听得又感动又难受。

澎湃新闻:难受是因为什么?

段奕宏:难受是我又要重新捋一下我的角色思路了,因为之前压根就没想过能请到他们……但是他们能加入到《双探》,确实是一种加持,提高了《双探》的表演层次。

澎湃新闻:这是你第一次挂上了监制的标签,觉得有遗憾吗?或者觉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段奕宏:很多,创作本身就应该有一个孤独无止境的追求。

澎湃新闻:在这次做过监制后,以后还会不会有兴趣去继续做一些幕后?

段奕宏:我觉得无论日后有什么样新的标签,通过这次,我认为还是要有勇敢的心。第二,不要过于去在乎一个标签对我们的加持或者是局限,永远保持一种创作者的心态去对待作品。

澎湃新闻:能不能推荐一部最近看的喜欢的电影?

段奕宏:我最近在看第四季《王冠》,电影推荐《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