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吐槽:投稿就像撞大运

征文网 2017年3月11日文学快讯评论3,103 阅读42166字

春节前夕,知名写手河北作家赵明宇在其个人博客上晒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2016年,赵明宇共在国内数家报刊公开发表小小说、散文等各类作品240余件,其中两件作品被《小说选刊》转载,三件作品被《小小说选刊》转载,作品含金量很高。

与赵明宇相同,很多写手也有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作品及总结发表情况的习惯。夜来个熟悉的写手如羊白、篮球新锐、窗外风、小米儿、晓梦等成绩也非常不错,均有百余篇入账。

但更多的写手却是陷入迷茫之中,有人则在微信群中表示“感觉稿比以前难上了,报纸的稿费也在变低,有的干脆没有。”

近日,就此问题,夜来个特在微信中与多位写手进行了探讨交流。

01报纸副刊稿费普遍降低

2016年,受国家政策扶持影响,《收获》《花城》《江南》等老牌文学期刊都不约同地涨了稿费,最高甚至可达到千字千元。但这些名牌期刊,非一般写手所能染指,因而,绝大多数写手仍把目标放在普通报刊身上。

然而,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不少报纸的稿费都在悄悄缩水,有的则干脆砍掉副刊不办了,如《渤海早报》“渤海潮”副刊,在2016年5月正式宣布停刊。

还有很多副刊则走了“摘编路线”,稿件多是取自其他报刊、网络以及微信公众号,原创稿件几乎难以见到。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省掉一大笔稿费开支。

多位写手感觉,一直享有盛誉的“四大晚报”副刊的稿费除了《今晚报》仍然“坚挺”,《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都有所下滑,“甚至都赶上不2014年高了。”一位写手说。

自媒体时代,纸媒受冲击很大,发行量广告收入都在下滑,稿费适当降低也情有可原。对此,写手们都表示理解。

而实际上,很多地市级或者县市级报纸副刊已经没有了稿费或者极低。一写手曾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一张稿费单,金额8元。他还评论道:“1000字啊,才给8元,醉了!”

但很多写手仍乐此不疲地投稿,发表后依然高兴地帖在博客或者微信朋友圈里。对于他们来说,稿费是次要的,发表才是重要的。

发表的快乐不写作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

还有写手表示,这样的稿件一般都会再投的,编辑也不会抓你“一稿多投”的小辫子,他们也觉得少了点。

因而,有的编辑甚至直截了当地在征稿启事中声明:“本报无稿费,发稿后会寄样报一份,如不同意,请勿投稿!”

把“丑话”说在前面,倒也是君子做派,而且还不会受到写手们责怪。

02邮箱大多变成“堰塞湖”

报纸在削减,副刊在缩减,仍然难以阻挡写手们的投稿热情。但很多写手发现,编辑们的邮箱“堵”得更厉害了,有的根本投不进去,“对方邮箱已满,您的稿件被退回。”

“每天收到稿件500余封,根本看不过来。”一位编辑如是说。

因而,绝大多数稿件的命运都是没被打开便被编辑删除了。

实际上,很多写手在投稿过程中采取的都是群发模式,甚至用投稿软件。

对于这种情况,一直争论极大。编辑们认为,群发容易造成一稿多投现象,后发的报刊会“吃亏”。

写手们则认为,投过去的稿件连看都不看,更不用说回复了,若是等编辑给了退稿意见再另投,黄花菜都凉了。

一位写手介绍,自己也不是上来就群发,作品都是先投给大报大刊的,或者给熟悉的编辑。比如,他经常在《北京青年报》发稿,写出文章就会先给《北青》,若用了,也不再投。不用,才群发给其他报刊。

用软件群发之后,自己都不知道投到哪去了,往往是寄来样报甚至来了稿费才知道发表了,“感觉就像是撞大运。”

这种“天女散花”会不时给人惊喜,但偶尔也会造成麻烦。现在网络很发达,特别是一些报纸都有数字报,稿件发表后很容易被搜索到。

一位资深报纸副刊编辑介绍,对于看中的稿件他都会在网上进行搜索,有次在搜索一位作者的来稿时,发现该稿件竟然一周之内在三家报纸副刊发表了,非常生气,当即封杀了这位作者。

而一些写手则认为,其实一些报刊的地域性很强,即使造成一稿多投,甲地的读者也不能看到乙地的报纸,根本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写出来的文章,就像生产出来的产品,应该广泛服务于读者大众,何必拘泥于此呢?

这话听起来也有道理,但是,编辑就认为他是吃了苍蝇,你也没办法。

03好作品总有一席之地

文头提到的几位写手都很高产,但这么高的发表量绝不是只因掌握了投稿技巧而获得的,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作品质量要高。

编辑再懒,也得找点好稿子上版面,否则读者不买账,还得挨总编训。

500篇来稿,删除了499篇,只留下一篇,这一篇很幸运,但这一篇肯定价值高。

那些进入编辑法眼的作者,也非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幸运,都是在千投万退之中磨练出来的。

一位知名写手介绍,目前自己已形成了固定的投稿模式,纯文学作品,先给熟悉的几家报刊编辑。生活家庭情感类作品,则是由先大后小的顺序投稿,也会适当进行群发,一次也就添加几十个发送地址,“不能太贪,太多的话邮箱可能会被封!”

每次投之前都要再检查一遍稿件,往往就会在再次修改中找出错误或找到亮点,甚至会推倒重写。结果,数投不中的稿子就这样获得了新生,重见天日。

好的文章,就如麻袋里的锥子,总有露头之时。

“文章没有不好,只有不适合。”一位写手这样说。

“好的文章,适合任何版面。”一位编辑如是说。

这话看似有点矛盾,但实际上内涵丰富。关键是看站在哪一个立场上。

写手壹默了然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大量的高质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

只有稿件质量提高了,往外投时才有底气。

一个编辑看不上你,十个编辑还看不上你,就得从自身上找原因了。(鞠志杰)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