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非站在领奖台上,从莫言和毕飞宇手中接过了奖杯和证书,成为首届京东文学奖国内作家作品这一奖项的获得者。这场由莫言、王蒙等文学大咖领衔担任评委的文学奖评选,让包括作家在内的所有关注文学的人关注一个话题——文学奖对于作家而言到底有何意义,公众又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奖。
格非告诉记者,不久前,一位年轻的作家给他打电话,说他们二人的作品都入围了京东文学奖。格非第一次听说这个奖项,于是和那位作家说,别在意,大概得不了奖。没想到,最终他的《望春风》获奖,而且拿走了被有些评委称为“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百万巨奖。
在这次获奖前,一本《望春风》让早前已经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格非又成了“得奖专业户”。格非告诉记者,《望春风》自出版后已经得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奖,有的奖项没有奖金。对于获奖已是家常便饭的格非而言,他重视的是什么样的奖项?格非表示,他首先比较看重评委的文学素养,其次希望通过得奖能与读者更好地交流。“文学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是我们需要交流,我们需要和读者去分享生活经验,分享对事物的看法,去建立重要的价值认同。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够走上领奖台,获奖至少是对作家劳动的一种认可和奖励,是对文学创作的鼓励,是文学的荣耀。”
中国的大小文学奖有数十个之多,奖项虽多,但很多缺乏公信度。2014年,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曾在微博上质疑湖北籍诗人柳忠秧为评鲁迅文学奖“到处活动”,一时间引起一片哗然。这场由鲁迅文学奖引发的口水仗最终以方方被诉侵犯名誉权收尾,然而,输掉了官司的方方却获得了网友“捐款打1元钱官司”的支持。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曾评论说:“今天的文学奖,不仅仅是文学评奖,同时还关系着非常复杂的利益考量,一个人获奖,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能够名利双收,所以不论是参与评奖的人,还是公众,都会对它有着格外的关注。对于作家来说,如何力争让自己获奖,不仅是名誉问题,还是实际的利益问题,而对公众来说,这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看一场热闹,而是牵涉着规则的公平与否。”
与以往的文学奖评选不同的是,京东文学奖采取了“直播+评委+大众投票”的方式。通过作品征集、大众投票、专家初评、专家二评等多个环节,最终获奖书籍总决赛的评选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公证员全程公证,这个过程的风险性在于,一些“畅销”作品会成为最大赢家,例如受众基础庞大的心灵鸡汤。在国内作品读者票选十部入围的阶段,励志“鸡汤”的人气担当之作《好吗好的》一度超越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独行: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曾让不少人咋舌。
中国每年新出版的图书有几十万册,但可惜的是大部分读者买书时,只能看到极少数的一部分,挑选好书则难上加难。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火热让中国作家陷入了“要彻底迎合市场追求畅快的阅读体验,还是要遵从内心追求深刻的文学性”的纠结。京东文学奖评奖过程也将这一纠结反映了出来。主办方透露,刘同、大冰等青年作家的几部畅销书入围初选榜单,而且获得读者较高的投票。在专业评委评审阶段,有深刻文学性的作品和有着畅快阅读体验的作品,谁上谁下,评委们的意见也很激烈。京东文学奖的专业评委会坚持,我们就是要鼓励作家遵从内心,坚持纯文学创作,追求文学性,推崇严肃文学。
我们需要的文学奖,是当它落幕时,没有对“黑幕”的种种爆料和讨论,而是对获奖作品的关注和阅读,对获奖者的致敬,对文学的激情燃烧。此为文学奖的底线。本报记者 苏莉鹏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