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文学如何写是个问题

征文网 2020年3月18日文学快讯评论2,273 阅读2700字

马尔克斯曾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说,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一段时间以来,这本书一下就击中了读者的“软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疫情有关的非虚构和虚构作品,引起了读者的热切关注,疫情文学阅读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花冠病毒》,旧书网喊价800元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让读者不由想起2003年的非典,中国作家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甚至一度成为热搜,在旧书市场价格更是一路攀升。

许多读者重新捧起《花冠病毒》,他们被书中关于病毒形态及其杀伤力的描写所震撼。而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的描写,和现实似有惊人的“对应”之处。“12年前买的纸质书,过年的时候把它拿出来又看了一遍,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少读者在微博提到了阅读感受。

《花冠病毒》于2012年2月首次出版,关于这本书的销售,中南博集天卷副总编辑毛闽峰说,目前该书版权已不在博集天卷,不过他提到,在疫情初期消化了不少《花冠病毒》库存。更让人吃惊的是,《花冠病毒》2012年版,在孔夫子旧书网最高喊价已达800元,还有500多元、400多元、300多元等不同价位图书在售。在京东图书,二手书价格也高达200多元至300多元。

“20NN年3月。一种来历不明的病原体强烈袭击燕市,初步命名为花冠病毒。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血痰、腹泻,全身各系统崩溃。罹患人数达数千,死亡病例累计已数百。”书中的文字描写被网友们惊呼为“神预言”,而毕淑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没想到在她有生之年如此凶险的疫情会再度来袭。“尽管我曾经用文学进行过吹哨,但我曾想这一幕再度重演,我应该是在天堂里了。”

2003年非典来袭,中国作协组织8人作家团在非典一线进行采访,这个采访团中只有毕淑敏一位小说家,其他都是报告文学作家。毕淑敏回忆说,她并没有像有的作家一样写下请战书,但中国作协看上了她,一是因为她当过兵,二是她曾是医生,有专业背景。毕淑敏说,当年作协电话打来的时候,家里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那个时候她的妈妈正身患重病,需要照顾。

至今想来,毕淑敏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天晚上列席北京市防疫会议,“会开得惊心动魄,讨论各种复杂关键的防疫问题。比如是否要把疑似病例确认为确诊病例。”开完会,毕淑敏从台基厂走到长安街上,曾经充满生机的大街,死一般寂静,人类的悲壮感冲撞着她。

报告文学作家基本在一年内完成作品,但毕淑敏沉思了整整8年。8年当中,她一直在想到底从什么角度写人类和病毒的战争。等待写作灵感是痛苦的,当年梁万年博士送给她一套隔离服,她保存了8年,“小说还没写完,我时不时拿出来穿在身上感受一下。”陈薇院士当年送她干扰素,说她到一线采访用得上,这两个小瓶子同样保存了整整8年,药品虽已失效,但这些一线采访留下来的实物,“我一看再看,提示自己使命尚未完成。”

写作过程中,毕淑敏读过人类进化史、人类瘟疫史、人类灾难史等大量相关著作,她记不清自己在梦里看到多少次病毒,那本《病毒学词典》,她写完小说后决然扔掉,再不想看到那些病毒的模样。曾经的经历更让毕淑敏坚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事件, “病毒会一再和人类血战,和人类多次交锋。这是我们逃不过的劫难。”

一个月后,《花冠病毒》将再版上市,出版社到底是哪家?毕淑敏说是一家中央级出版社,出版方想暂时保密。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