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白居易、苏轼都在科举中作过弊

征文网 2020年3月31日文学世界评论4,103 阅读4857字

作弊也用黑科技

白居易科举移民

作弊人为躲避搜查,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想方设法藏夹带,还有人脑洞大开研究黑科技,如“银盐变黑显影术”。

苏轼在《物类相感杂》记载;“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有考生在衣服内衬上写满字,带入考场后,对着蜡烛用火烘干,银盐氧化变黑,文字显现。由此可见,知识改变命运,科举也拼化学。

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中,有人蒙着脑袋自救,也有人干起下三滥的勾当。梁上君子从考试中发现商机,趁着夜黑风高,在号舍里飞檐走壁,或调换悬挂在墙上的试卷,或传递场外援助者的答案。虽然被抓住后要面临严重的惩罚,打屁股、戴枷锁,但也抵挡不住高回报的诱惑。

相比之下,“飞鸽传书”显得安全得多了。考生的家人让训练有素的信鸽飞入考场,考生将不会做的题目写成纸条,绑在信鸽腿上再传回家。家人请的场外援助都是答题老手,他们快速作文后,再让信鸽带回考场,发挥了手机、无线电发射器等通讯设备的功效。

古代科举制度在学额分配上形成特色:京城录取名额畸高,南北录取有差异,文风昌盛、人口和交赋税众多的地方能分配到更多名额。

这导致了科举移民现象,考生从考试竞争激烈地区“移民”到学额众多的地区,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叫做冒籍。

唐朝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籍贯原本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却跑去录取率最高的京兆府参加考试。19岁就以第一名的身份参加省试,而后一举考中进士。

还有一种情况也导致冒籍。宋朝要求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应考,且“曾犯刑责及素无行止之人”、为亲长服丧者不得应举,他们就要错过3年一次的乡试。

曾犯法受刑或还在守孝中的考生,就换个地方报名,甚至直奔京城开封应举,接受京城文风的洗礼。为给冒籍披件合法的外衣,财力雄厚的士子,还依照法律以购买田产的方式落户当地。

为缩小各省份的文化差距,朝廷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向经济实力不太雄厚的地区倾斜,降低分数线。这种“科举洼地”,引发了一系列的科举移民。考生采取过继、投亲、买地、冒名、串通官员等手段冒籍。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

白居易祖籍原本在陕西,后来迁至陕西渭南县下邦镇。按道理,他应在渭南县参加考试,但几次考取无望后,他不得不投靠在宣州做官的叔父,在宣州冒籍考试。

为何要冒犯法的风险?因为安徽的录取率比陕西高。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