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论语》很有文学性,可惜是个破碎的故事

征文网 2020年4月16日文学快讯评论3,234 阅读3262字

公元前479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鲁哀公,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他老人家的追悼会,写了篇表面沉痛却言不由衷的悼词。悼词很漂亮,他说,老天不长眼,怎么把他身边这么好的大臣给带走了,让他失去左膀右臂,心里难受呀。子贡很不满,说他“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你早干什么来着!

孔子死后,鲁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当时的官场对孔子很冷漠,不但冷漠,还流言蜚语,就像“毁”人不倦的媒体炒作和网络陷阱,越说越难听,好像破鼓乱人捶。

闻一多写过《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谁都可以往里泼脏水,扔“破铜烂铁”,撒“剩菜残羹”。孔子死后的处境,就是这样的“死水”。

官方骂孔子,代表人物是叔孙武叔。叔孙武叔是鲁国政坛的三巨头之一,他要毁人,太容易。现在的说法叫“舆论导向”。

“叔孙武叔毁仲尼”,事见《论语•子张》。他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多能干,比他老师强多了。

这对子贡是考验。

卖师求荣的事可以干吗?不可以。但有人会干。

子贡怎么说?他说,“仲尼不可毁也”。

陈子禽,据说是子贡的学生,受舆论蛊惑,也来问子贡,“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怎么说?

他说他的老师如日月之明,虽有日食月食,暂时黑一下,黑暗过去,还是万人仰之。

他说他的老师学问很深,不得其门而入,不知其宏大,就像围在高墙中的建筑,你看不见它的富丽堂皇。

子贡的话很坚决。他对他的老师很忠诚。

子贡的话,有一段,我印象最深。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老师的处境,让他想到古人。他终于明白,人处下流,真是千夫所指,百口莫辩。怀疑是由此产生。

古代,尧、舜是好人的符号,桀、纣是坏人的符号。好人往好说,怎么都不过分;坏人往坏说,也是理所当然。舆论有舆论的放大效应,自动发酵,迅速冒泡,谁也捂不住。

纣是众人皆知的坏蛋。这家伙,不仅荒淫,而且残暴,不仅用酷刑折磨人,还拿活人做解剖(据说,王莽也有这类罪行),当时,领导和群众都这么说,越说越神,子贡竟敢怀疑大家的说法,以为就连纣这样的坏蛋,也未必像传说描写得那么坏,你们想想,这得有多大的勇气?

子贡敢于怀疑官方的定评,敢于怀疑“众恶归之”的舆论,认为即使是坏蛋,也要实事求是,这点非常了不起。

鲁迅有段名言,是讲“中国将来的脊梁”。这种“脊梁”是什么样?他说,是“敢单身鏖战的武人”,是“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这个与那个》)。

子路结缨而死,就是“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子贡为纣说公道话,就是“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这两个学生了不起。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